導論
一、研究目的和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主要研究方法和內容
第一章 莊子思想及其在魏晉的流傳發(fā)展
第一節(jié) 莊子生平與《莊子》一書
一、莊子——“乘道德而浮游”的智者
二、《莊子》——“洗洋自恣以適己”的哲言
第二節(jié) 莊子人生哲學及其藝術和美學意義
一、“逍遙”的人生境界
二、“真、至、神、圣”的理想人格
三、“虛靜”的精神修養(yǎng)方法
四、“游”的處世態(tài)度
第三節(jié) 莊子思想在魏晉的流傳發(fā)展
一、漢魏之際莊學的復興
二、西晉時期莊學的盛行
三、東晉時期莊學的發(fā)展
第二章 文藝自覺與魏晉的社會和文化
第一節(jié) 中國的“文藝自覺”
一、“文藝自覺”論題的緣起
二、“文藝自覺”的時間斷限
三、“文藝自覺”的判斷標準
第二節(jié) 魏晉文藝自覺的政治經濟基礎
一、社會離亂與意識形態(tài)控制的松弛
二、門閥制度與士人群體的獨立
三、莊園經濟與生活方式的變遷
第三節(jié) 魏晉文藝自覺的思想文化條件
一、玄學的興起
二、士人心態(tài)的轉變
三、個性和情感的解放
第三章 魏晉玄學對藝術本體獨立的催化
第一節(jié) “聲無哀樂”——儒家功利主義文藝觀的破解和藝術本體的確立
一、“聲音以平和為體”
——對音樂本質的揭橥
二、“音聲有自然之和”
——對音樂形式美的推崇
三、“導養(yǎng)神氣,宣和情志”——對音樂審美功能的肯定
第二節(jié) “言意之辨”——對形象思維和藝術語言獨特規(guī)律的認識
一、“言不盡意”——對藝術語言獨特規(guī)律的探索
二、“意以象盡”——對藝術形象思維的把握
三、“得意忘象”——對審美超越性的初識
第三節(jié) “有情與無情”——對藝術情感特質的揭示
一、從“無情”到“有情”——正始玄學對情感的推重
二、從“輟其情”到“性其情”
——情感束縛的初步解脫
三、從“任其情”到“詩緣情”
——情感的解放與藝術情感特質的明確
第四章 魏晉風度與藝術主體的覺醒
第一節(jié) 出世隱逸人格的確立與創(chuàng)作行為的自覺
一、“逍遙游”理想與漢魏之際士人心態(tài)的轉向
二、竹林名士人格精神的掙扎
三、出世隱選人格的確立與藝術創(chuàng)作行為的自覺
第二節(jié) 生命意識的強化與藝術主體的自我體認
一、“以氣為主”的稟賦才性論
二、“不朽”的終極訴求
三、感時傷逝的藝術表達
第三節(jié) 生活方式的變化與審美意識的覺醒
一、怡情山水與自然美的發(fā)現(xiàn)
二、品藻風神與人物美的體認
三、縱酒服藥與審美創(chuàng)作體驗的催生
第五章 莊子思想與魏晉審美藝術理論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重神輕形”的創(chuàng)作方法論
一、“愛使其形者”——莊子“形神”觀的基本立場
二、“征神見貌”——人物品藻對“形神”觀的方法論化
三、“火之傳異薪,猶神之傳異形”
——東晉佛學對“形神”藝術論的進一步催化
四、“傳神寫照”——人物畫創(chuàng)作論對“形神”論的藝術引渡
五、“山水以形媚道”——晉宋之際“形神”藝術論向山水畫的擴展
第二節(jié) “虛靜”的審美觀照論
一、“澄心凝思”——從直覺認知到審美感知
二、“澄懷味象”——宗炳對審美觀照研究的深化
三、“陶鈞文思,貴在虛靜”——劉勰對審美觀照的理論概括
第三節(jié) “神思”的藝術想象論
一、“精騖八極,心游萬仞”——陸機對莊子“游心”說的美學運用
二、“應會感神,神超理得”——宗炳對“神思”的藝術闡釋
三、“神與物游”——劉勰對“神思”說的系統(tǒng)化
第四節(jié) 崇尚“自然”的美學原則和藝術宗旨
一、莊子以“自然”為宗的美學標準
二、從王弼到嵇、阮——“自然”美學觀的初步確立
三、從郭象到劉勰——“自然”美學觀的體系化
第六章 莊子思想與魏晉文藝創(chuàng)作實踐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玄言詩的出現(xiàn)
一、玄學的詩化
二、玄言詩的種類和思想內涵
三、玄言詩的審美藝術價值
第二節(jié) 山水田園詩的興起
一、山水詩與田園詩興起的背景
二、陶淵明對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
三、謝靈運與山水詩的勃興
第三節(jié) 繪畫和書法藝術的勃興
一、人物畫的轉型
二、山水畫的初創(chuàng)
三、書法藝術的獨立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