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偉大的思想革命家(代前言)
序編 一以貫之:《論語》思想系統(tǒng)的自我意識
第一章 自覺有道
第二章 儒學之道
第一編 中庸致和:《論語》思想系統(tǒng)的哲學基礎
第一章 中庸至德
第二章 過猶不及
第三章 庸為平常
第四章 以和為貴
第五章 力致中和
第六章 通權達變
第七章 實事求是
第八章 實用哲學
第九章 辯證思維
第十章 善惡智愚
第十一章 敬畏自然
第十二章 天與天命
第十三章 祭禱鬼神
第二編 仁者愛人:《論語》思想系統(tǒng)的核心思想
第一章 “仁”的定義
第二章 仁者品質
第三章 仁為己任
第四章 仁之功能
第五章 求仁之方
第六章 仁為核心
第七章 孝為仁本
第八章 以義為上
第九章 見利思義
第十章 以友輔仁
第三編 約之以禮:《論語》思想系統(tǒng)的行為規(guī)范
第一章 禮之根本
第二章 以禮治國
第三章 以禮修身
第四章 禮讓為先
第五章 禮之歷史
第六章 維禮之路
第七章 詩也無邪
第八章 復興禮樂
第四編 為政以德:《論語》思想系統(tǒng)的實踐途徑
第一章 執(zhí)政理念
第二章 君君臣臣
第三章 治民之術
第四章 知人善任
第五章 經濟政策
第六章 軍事思想
第七章 諸夏夷狄
第八章 天下有道
第五編 仁人君子:《論語》思想系統(tǒng)的主體力量
第一章 圣賢仁人
第二章 君子之德
第三章 君子仁義
第四章 小人鄙夫
第六編 有教無類:《論語》思想系統(tǒng)的育人之道
第一章 教育對象
第二章 教學目的
第三章 教學內容
第四章 教學方法
第五章 學而不厭
第七編 修身養(yǎng)性:《論語》思想系統(tǒng)的成仁之途
第一章 士必有志
第二章 智者不惑
第三章 行之以忠
第四章 勇者不懼
第五章 無信不立
第六章 慎言善語
第七章 聞達諸侯
第八章 進退出處
第九章 持之以恒
第十章 省身改過
第八編 孔子形象:《論語》思想系統(tǒng)的理想人格
第一章 夫子自道
第二章 孔子評人
第三章 孔子評史
第四章 門人評師
第五章 世人評孔
第六章 循規(guī)蹈矩
第七章 喜怒哀樂
第九編 孔門弟子:《論語》思想系統(tǒng)的薪火傳人
第一章 門人概述
第二章 顏回好學
第三章 子路尚勇
第四章 瑚璉子貢
第五章 子夏不及
第六章 子張辟過
第七章 曾參崇孝
第八章 冉求從政
第九章 言樊宰冉
第十章 有閔憲赤
第十一章 十二門人
第十二章 疑似弟子
跋編 擇善而從:《論語》思想系統(tǒng)的現(xiàn)代價值
第一章 劃清界限
第二章 取其精華
第三章 棄其糟粕
參考書目
附錄 《論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