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佛緣》是星云大師的一部口述歷史,從1911年辛亥年間談起,直到現在。顧盼前人與來者,將一個世紀里與星云大師有關的人與事的脈動及軌跡,深入淺出地呈現出來,生動立體地凸顯在讀者眼前。書中細膩地敘述了大師近百年的生命歷程,穿插了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坎坷命運,不僅為中國佛教留下了一段彌足珍貴的歷史,其精彩感人的故事,更是普通大眾修身養(yǎng)性、勵志為學、臻于幸福安樂的處世心法。 星云大師通過這部口述歷史把自己人生八十多年的經歷娓娓道來,講述了個人的苦難童年,講述了與母親、外婆的點點滴滴,講述了自己出家的緣由,講述了到臺灣后的諸多遭遇,講述了自己對佛教的堅定信仰,講述了自己如何在世界各地弘揚佛教,如何提倡并踐行佛教走入人間、走入大眾的生活,講述了與社會各界人士的交往,講述了與大陸割不斷的血脈相連及與大陸各界的往來。這部口述歷史內容之豐富,史料之翔實,稱之為“奇書”是不為過的。 整部作品有《生活篇》、《社緣篇》、《文教篇》、《僧信篇》、《行佛篇》、《道場篇》、《新春告白》、《別冊》、《名家看》九冊,160余萬字,千余幅照片、40余幅拉頁,精裝全彩印刷。 生活篇【書影】 大師在戰(zhàn)亂時期成長的歷程。大師幼年時家境貧困,又經歷過北伐、中日戰(zhàn)爭和國共內戰(zhàn),親人離散,幾經磨難,但在善良慈愛的外婆影響下,養(yǎng)成了勤儉、正派、勇敢和不計較的個性。書中觸及了令現代人困惑的感情和金錢問題。大師承認,修道人一樣有七情六欲,唯其能將己身奉獻予佛陀,故能將私愛提升至大愛,終于臻至“無礙”的境界;至于金錢的價值,大師認為“有錢經常會帶來煩惱,故不為其所誘惑,反而得到歡喜和滿足”。簡明易懂的論述撥開了亙古以來人們心頭的迷霧。 社緣篇【書影】 回顧幾十年來大師與世界各地領導人物及各界百余位杰出人物之間的交往情形。我國領導人對大師禮敬有加;外國領導人對大師也給予一致敬重和禮遇。令人感佩的是,大師對每一位友人,無論長幼男女、宗教派別、地位高下,幾乎都熟記在心。 文教篇【書影】 大師與文化名流以及其他藝文界人士交往的過程。大師提倡讀書風氣,在海內外興辦學校,創(chuàng)立“星云真善美新聞貢獻獎”和“華人文學貢獻獎”,持續(xù)鼓勵社會民眾多讀好書,為匡正社會,凈化人心做了許多努力。大師酷愛文學,喜歡寫作,但至今還沒有一張固定的寫字桌,他的數以千萬的文字大多是在匆忙的弘法過程中利用各種零碎的時間撰寫出來的,只要有一支筆,一張紙,無論走到哪里,都可以成為大師思考和寫作的地方。 僧信篇【書影】 以佛門中人為敘述對象,其中包括大師的同門師友以及國內外的道友。佛門中的高僧耆宿,至今仍烙印在大師的內心深處;佛光山上熱心奉獻的每位比丘、比丘尼、師姑和義工,他也不厭其煩地逐一介紹。星云大師講述的這些佛門子弟犧牲奉獻的真實故事,是值得讀者汲取的寶貴人生智慧和經驗。 道場篇【書影】 大師四十多年前創(chuàng)辦佛光山的經過,以及近年籌建佛陀紀念館的過程。大師興建道場的主要緣由是“大家以法聚會,身心才會慢慢得到凈化”,進而才能實踐“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yǎng)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凈化人心”的zui高宗旨。此外,本篇中還詳細地記載了大師與各地的佛教,包括大陸、香港特區(qū)以及馬來西亞、菲律賓、日本、韓國之間的交流,并與各國弟子結緣的諸多往事。其中,一九九六年在馬來西亞舉行的弘法大會,更創(chuàng)下許多第yi的歷史紀錄,是海外弘揚佛法的一次盛會。 行佛篇【書影】 大師弘法行佛的經歷,可以讓讀者見識到大師如何為佛教開拓出一條更寬廣的路。他勇敢顛覆“僧侶不問世事”的刻板印象,積極建立人間佛教,走出廟宇,投身群眾,懷抱著佛陀的愛心從事社會公益活動。如“三好運動”,倡導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世界佛學會考”,鼓勵人們研讀佛書,凈化精神內涵;“百萬人興學”,發(fā)心籌辦大學。每一項活動,大師及佛光山每一名成員無不善用智能,竭盡心力,全力以赴,為蕓蕓眾生帶來了更多平靜、喜樂、圓滿。 新春告白【書影】 自從一九六七年佛光山開山以來,星云大師在每年春節(jié)前夕都會發(fā)表一篇告白,從未間斷,至今已有四十七篇。告白里,大師把佛光山上發(fā)生的重要事件一一道來。其中的折磨與辛酸,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全書的文字自然流暢,像一篇篇至情至性的詩贊,沉淀在文字背后的是建寺、辦學、傳道的苦心孤詣和所付出的血汗與智慧。星云大師全力倡導化敵為友和有容乃大的祥和觀念,決心“把歡喜布滿人間”。 別冊【書影】 有系統地匯整了大師歷年來的弘法大事紀、著作一覽表,可以看到大師弘法的歷程和所付出的艱辛,也增添了本書的史料價值。另有《師父其人》一篇,是星云大師的弟子們每個人用一百字,寫下的對大師的看法,為讀者提供認識大師的另一個角度。 名家看《百年佛緣》【書影】 四十一位各界名人對《百年佛緣》的評價??此麄兠枋龅拇髱熎淙?、其書、其行;讀他們的生命閱歷與大師智慧人生的互相激蕩。這些名家中,有前國民黨政要郝柏村,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知名作家余光中、林清玄,學者余秋雨、于丹、閻崇年、錢文忠,博鰲亞洲論壇創(chuàng)始人蔣曉松、鳳凰衛(wèi)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佛光山長老慈惠法師和慈容法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