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凱序:孤獨者上路
自序:互聯網時代的“紙書遺民”
第一輯? 千古文章有孤憤
“魯迅風”的傳統淵源
“掉書袋”與周作人文章的“澀味”
悼陳忠實:以“情欲”推動史詩的作家
巫風楚雨再招魂
“冒藍火”的陳丹青
文學“性描寫”瑯琊榜
左手馮唐,右手余秀華
冬季在廣州看梵高
《紅樓夢》的“正典效應”
初讀蕭紅
無法調教的“性感”
王強的讀書樂
第二輯? 讀史早知今日事
老來波俏辛德勇
茅海建的“玄鐵劍”
清季北京難吃到活魚嗎?
周輔成何時知道陳寅恪研究柳如是?
證史與釋史
史學的“下里巴人曲線”
“一般的道德”,不一般的抵抗
成也族群,憂也族群
俄國知識分子的“罪”與“罰”
雄霸的馬幼垣
富人信教為哪般?
舌尖上的權貴
給“小清新”的民國降降溫
第三輯 ?自由共道文人筆
明星與名人的“罵人”魅惑
保健品忽悠的社會心理密碼
需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歷史專業(yè)嗎?
如何有格調地反對別人吃狗肉?
“文藝男”與“理工男”之爭
十年一覺讀經夢,錯把人參當飯吃
給女兒“喂”幾口唐詩宋詞?
誰殺死了“見字如面”?
海德格爾會愛上共享單車嗎?
給“懷舊的環(huán)保主義”看看病
轉基因爭論困局中的信任問題
第四輯 ?吾儕所學關天意
張小龍比馬云更具“產品哲學家”氣質
“跑步瘦身”風潮與“身體自治”的悖謬
中國“綠色–科學話語”的興起
規(guī)勸與反噬:粉絲文化省思
網絡表情與世界的“萌化”
“丑星”的現代興起
中國“男神”:從高倉健到“池海東”
“錢鐘書式記憶”還有用嗎?
私密關系與紙書的未來
附?錄
緣分之書100部
初版后記
增訂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