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任璧蓮訪談錄
符號敘述學的興起:趙毅衡訪談錄
英國文學
論《西風頌》作者的創(chuàng)新意識、影響的焦慮和主體性再現(xiàn)
《魯濱孫漂流記》、殖民所有權與主權政治體
記憶的濫用:論《浮世畫家》中的記憶機制
跨越時空的溝通與救贖:《光明的這一面》的空間解讀
解脫還是超越:論《四季隨筆》中的作家文化角色
偏清教的中立:論安德魯·馬維爾的短詩《百慕大》中的清教和異教色彩
拉什迪的流散美學與女性書寫:以《羞恥》為研究個案
從《克拉普的最后一盤錄音帶》與《動物園的故事》看戲劇形式的歷史性:一種斯叢狄的理論視角
審美、救贖、情感:喬治·艾略特小說中的“工作福音”
美國文學
賽珍珠助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方法論啟示
厄普代克:一位后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
荒蕪、邪惡與死亡:科馬克·麥卡錫后9·11小說《路》中的后啟示世界
馬拉默德筆下的皮條客之謎
流離失所的詩歌、瘋癲詩人的文化身份抗爭:奧茲克小說《嫉妒》中的“文化融合”反觀
“最后的依靠”:《給我留下華爾茲》中新潮女郎的倫理建構
試論《沙丘花園》的旅行政治
美國華裔文學中的幻想敘述
論《變異人》中的“9·11”反敘事
《殺死一只反舌鳥》從通俗小說到文學經典的建構之路
卡弗短篇小說中的重復敘事和女性神經質特質
調和的意義:《萊拉》中羅賓遜的宗教書寫
敘事學
苦難煎熬背后的男女角色轉換:曼斯菲爾德《巴克媽媽的一生》中的雙重敘事運動
論“短篇故事合成體”的敘事結構:以愛麗絲·門羅的《逃離》為例
敘事轉向:內涵與意義
敘述學如何向全域敞開:評趙毅衡的《廣義敘述學》
多重對話與審美維度:評殷企平的《“文化辯護書”:19世紀英國文化批評》
多元文化與世界詩學理論體系的建構:“比較文學與多元文化”專題研討會綜述
征稿啟事
本輯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