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來漢族民間服飾變革與社會變遷(1368-1949年)》作了很多注重細節(jié)而又專業(yè)的闡述。從清朝時期漢滿女性服飾文化的交流,到民國初年現代旗袍的登場,其發(fā)展演變的連續(xù)性和斷裂性一目了然。在我看來,《明代以來漢族民間服飾變革與社會變遷(1368-1949年)》作者對于明朝以來漢族民間服飾之歷史沿革的細節(jié)性描述的重視,恰好是對那些通常*多地只關注皇室和貴族的華麗服飾傳統(tǒng),并有意無意地將民間服飾簡略化和粗線條化的服飾史研究做了一個*其重要的補充。崔榮榮教授多年以來奔波于江蘇、浙江等江南地區(qū)以及山東、山西等華北地區(qū),搜集了大量的漢族民間服飾文化的民俗實物資料,并在此基礎之上創(chuàng)辦了江南大學漢族民間服飾傳習館。但凡參觀過這個傳習館的人,都會為其漢族民間服飾之民俗文物收藏的豐富性所感染、感動,并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本書圖文并茂,有許多珍貴資料正是源于該傳習館的收藏。以實物資料說話、以歷史資料說話,本書包含著作者多年以來逐漸積累的豐富的民俗知識和服飾史學知識,正是這一特點使得《明代以來漢族民間服飾變革與社會變遷(1368-1949年)》讀起來分外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