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收錄了老舍先生的《茶館》和《離婚》兩部作品。其中,《茶館》創(chuàng)作于1957年,是一部話劇作品,代表了老舍話劇創(chuàng)作的成就。老舍曾經說過:“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式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薄恫桊^》便是緊緊圍繞這一典型環(huán)境,以舊北京城中的一個大茶館——裕泰茶館的興衰為背景,分三幕講述了茶館掌柜王利發(fā)青、壯、老三個年齡階段的生活,也分別代表了茶館的鼎盛時期、低潮時期與;妻慘收場。王利發(fā)是個精明世故的商人,善于左右逢源,但為人并不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他為了生存,不斷對茶館進行改良,但面對內憂外患的社會局面,力求面面俱到的他也只能委曲求全,最終被逼無奈,選擇了自殺。作者把矛盾的焦點直接指向舊社會,書中人與人之間每一個細小的沖突都暗示了人民與舊時代的對立,如巡警的勒索、難民的哀告、逃兵的蠻橫、軍閥的混戰(zhàn)、帝國列強的侵略,這些都給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也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悲痛。王利發(fā)選擇自殺只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揭示了當時勞苦大眾生產生活毫無出路的絕望與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