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是我國書法藝術中的一種書體,由隸書演變而成,為隸書的筒捷寫法。章草中有的是隸書的草化,有的兼隸、草于一體,也可以說是草書中帶有隸書的筆意。其用筆在省易簡便的基礎上保留隸法,特點體現在橫畫末尾,依然上挑。章草大致形成于西漢宣帝、元帝在位期間,興盛于東漢、三國、西晉及東晉,在行書、楷書、草書成熟后,隸書及其俗體章草逐漸被取代。章草的用筆特點是:起筆和收筆的橫畫帶有隸書“蠶頭雁尾”的特點,向右上方斜挑。收筆處凝重而長,字形險峻、靈活。重筆在字的未筆,收尾沉穩(wěn),每字獨立,筆畫之間加了“飛絲縈帶”,圓轉如圜,形成了章草獨特的“筆有方圓、法兼使轉、橫畫有波折、筒率連筆”的筆法和“字字有區(qū)別、字字不相連、字體有則、省便有源、草體楷寫”的總體特征。章草的代表名作有:張芝《秋涼平善帖》、曹植《賦稿長卷》、皇象《急就章》、陸機《平復帖》、王羲之《豹奴帖》、趟孟頫《急就章》、鄧文原《急就章》、宋克《急就章》等?!吨袊鴼v代名家原帖經典:章草卷》從歷代名家名帖中精挑細選了一些章草的代表作,是練習好章草的精華,供廣大書法愛好者參閱、臨摹與創(chuàng)作。既能使練習者方便、快捷地練習章草,又能極大地提高其書法水平,具有很強的參考性、指導性和實用性,是廣大書法愛好者練習書法必備的范本,極具典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