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地方史志記憶的紋理:媒介、創(chuàng)傷與南京大屠殺

記憶的紋理:媒介、創(chuàng)傷與南京大屠殺

記憶的紋理:媒介、創(chuàng)傷與南京大屠殺

定 價:¥50.00

作 者: 李紅濤,黃順銘 著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歷史 >歷史普及讀物 >中國近現代史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0252049 出版時間: 2017-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 344 字數:  

內容簡介

  作為國內**本研究南京大屠殺集體記憶的著作,本書以歷史為經,以不同的媒介場景為緯,深入探究南京大屠殺創(chuàng)傷建構與記憶形塑的過程,揭示國家權力、地方記憶社群、大眾傳媒如何合力塑造出南京大屠殺在當代中國的記憶政治與記憶文化。本書以文化創(chuàng)傷理論為核心的分析框架,追溯南京大屠殺創(chuàng)傷敘事在主流媒體上的建構過程,在紀念館和線上公祭活動中的擴散與再生產,以及在賽博空間中所面臨的敘事挑戰(zhàn)。本書雖以“媒介”為核心,但并不流于對靜態(tài)“文本”和“符號”的考察,而是力圖揭示創(chuàng)傷敘事的生產和再生產,媒介紀念空間的生成,以及媒介舞臺上和記憶地方里的記憶實踐。

作者簡介

  李紅濤(1980- ),黑龍江牡丹江人。香港城市大學傳播學博士(2010),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國際文化和社會思想研究所副教授,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員。出版譯著兩部,在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 Media, Culture & Socie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Politics,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新聞與傳播研究》等期刊發(fā)表20余篇論文。研究領域與研究興趣包括媒體與集體記憶、媒介社會學、國際傳播等。 黃順銘(1973- ),重慶人。香港城市大學傳播學博士(2011),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研究員 ,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興趣包括媒體與集體記憶、榮譽社會學、新聞社會學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為了永不忘卻的紀念
一、記憶的重量/3
二、從“歷史事件”到“感情記憶”/7
三、相互纏繞的記憶場/12
四、南京大屠殺的集體記憶/18
五、文化創(chuàng)傷與集體認同/24
六、媒介創(chuàng)傷:問題意識與方法論/30
七、本書結構/35
第二章 從暴行到大屠殺1937—1948
一、1937 年的兩個片段/41
二、海外媒體:“地獄般的四天”/45
三、中國報章:“為匹夫匹婦復仇”/53
四、戰(zhàn)后審判:“最恐怖的暴行”/65
五、審判報道:“歷史上最黑暗之一頁”/74
六、南京大屠殺紀念:“永不宜忘的一日”/84
第三章 恥化敘事與創(chuàng)傷建構1949—2012
一、引言/97
二、研究方法/99
三、“重新發(fā)現”南京大屠殺/101
四、恥化敘事與雙重創(chuàng)傷/107
五、誰在說話? /117
六、結語/126
第四章 以數字標識“記憶之所”
一、引言/131
二、集群及其鑲嵌與“場所作為集群”/134
三、研究方法/136
四、數字標識的空間化與意義生成/138
五、記憶實踐及其腳本化/156
六、結語/169
第五章 線上公祭空間的生成
一、引言/177
二、數字記憶的“鑲嵌性”/180
三、案例背景與研究方法/184
四、構筑公祭空間/188
五、“生產”紀念公眾/199
六、結語/212
第六章 賽博記憶的協(xié)作與爭奪
一、引言/219
二、維基百科作為全球記憶空間/223
三、條目歷史與記憶協(xié)作/226
四、記憶爭奪:規(guī)則支配下的沖突與妥協(xié)/237
五、結語/251
第七章 結論:中介化與創(chuàng)傷過程
一、中介化與創(chuàng)傷敘事/257
二、文化創(chuàng)傷的中介化/263
三、進一步的研究/267
四、全球記憶與東亞和解/276
注  釋/282
參考文獻/302
后  記/319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