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物質豐厚,我們卻陷入的焦慮。我們用了很多年,不停問自己:有房有車了嗎?財務自由了嗎?然后鞭策自己過上一種高效率的生活:忙著掙錢,忙著消費,忙著應酬,忙著升遷,工作間隙忙健身,一旦休假又忙旅游……曬太陽發(fā)呆以及停下來看路邊一朵花則被認為是浪費時間…… 我們不敢閑下來,怕被時代拋下,怕被忘記,怕失去價值。我們忙著有用,多年以后卻被無趣困在原地,發(fā)現周遭千人一面。于是全民自嘲,油膩花樣百出。 置身于一個普遍焦慮的時代,“閑著”是世人不經常擁有的一個狀態(tài),也是期待的狀態(tài)。全書以“閑著”這個看似“無用”的態(tài)度立意,通過38 篇文章,以主持人獨有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展示了時光流逝中對歲月、對別離生死的思考。這些點點滴滴的記錄,讀起來,間或會有些東西,恰好能觸碰到讀者隱秘的心弦,觸發(fā)對生活的新感悟。作者以慵懶的圖片和文字,傳遞一種“閑著”的生活哲學,在日常的細小詩意和趣味中,營造生命的愉悅。 在如今紛繁忙亂的社會環(huán)境中,“閑著”已成為一種難得一遇, 在勵志奮斗,拼搏廝殺之余,讀一點作者的閑散文字,也不失為一種享受。 漲潮在《幽夢影》中曾說,“閑則能讀書, 閑則能游名勝, 閑則能交益友, 閑則能飲酒, 閑則能著書。 天下之樂, 孰大于是?” 讓自己“閑”下來,少做些有用的,多干點兒有趣的,恰恰是用來滋養(yǎng)和豐富心靈的。——這或許能為世人在普遍焦慮的時代,提供一條自我療愈的幽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