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預防醫(yī)學課程改革”系列教材之一,《臨床流行病學》第一版教材自2000年1月出版以來已經使用了17個年頭未再版。期間臨床流行病學有了長足的發(fā)展,課程教材的實時更新與不斷完善勢在必行。值此再版之際,在盡量保持原版特色和結構體系的基礎上,對內容進行了較大的更新和充實,以滿足非預防醫(yī)學類本科專業(yè)的教學需要。書第二版在章節(jié)上有較大改動,組織結構更為簡潔、清楚。全書共分16章,除緒論外,第一章、第二章分別討論了科研資料的來源及采集和醫(yī)學科研的常用指標;第三章為疾病分布的討論;第四章集中討論了醫(yī)學研究中的誤差、偏倚及其控制方法;第五章探討病因及病因推斷問題;第六章至第十章詳細介紹臨床科研設計中的一般問題及各種醫(yī)學科研設計方法等;第十一章(診斷試驗方法的評價)、第十二章(臨床療效評價)、第十三章(藥物不良反應研究)、第十四章(疾病預后的研究)及第十五章(醫(yī)院感染)分別討論了臨床實踐及科研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及研究方法。與此同時,為保證本書的質量,在第二版的修訂編寫過程中,對有關章節(jié)中涉及的案例進行了充實和更新,以引導學生學習時思考。相信本書第二版將會更符合當今醫(yī)學類本科教育的實際。 本書主編陳坤,副主編朱益民,編委(按姓氏筆畫為序)是王建炳、余運賢、金明娟、唐夢齡,參與編寫的其他人員還有(按姓氏筆畫為序)丁燁、馬依拉、王兆品、葉丁、鄭雙雙、鄭睿智、莫敏佳、顧夢佳、黃秋馳、蔣曦依、景方圓、鮑成臻。 在本書第二版的修訂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國內外同行的書籍和研究資料,并得到了校內外有關同行和專家的悉心指導,浙江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鮑成臻和唐夢齡同志承擔了本書的秘書工作,在此謹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盡管在編寫過程中付出了很多努力,但鑒于我們的學識和水平,書中仍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便將來進一步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