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著名出版人沈昌文的散文作品集。內容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沈昌文先生的自述,題為“出于無能”。有講究,道出了作為編輯家的一種辦刊態(tài)度。王蒙在本書序言中說出了這樣一層意思,《讀書》之所以為《讀書》,主要是該刊編家突出了“三無”,即:無能、無為、無我。我覺得這不僅是一種辦刊態(tài)度,且是一種人生境界,道家風范。沈昌文先生的自述,其實就是體現了《讀書》辦刊歷程中的“三無”精神,通篇自述,論人及事,幾乎寫到了與《讀書》相關的所有人,包括了陳翰伯、陳原、史枚、丁聰等《讀書》元老,也寫了《讀書》的主要撰稿人,如呂叔湘、金克木、黃裳、張中行、馮亦代、辛豐年、趙一凡等,還寫了《讀書》編輯部的幾位編輯,沈先生譽為“閣樓上的瘋男女”,讓人感到吃驚的是,三位女編輯,一位是工人(油漆工),一位是“工農兵大學生”,而一直在少數優(yōu)秀讀書人當中享有美名的才女趙麗雅(楊之水),入《讀書》編輯室之前,身份竟是卡車司機。沈昌文先生只是在“自述”最后一節(jié)才點到自己,且寫的也是低調和“無能”,這也是“無我”精神的體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