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網上搜索“H.M.”,出現(xiàn)的第1條結果一定是亨利·古塔斯·莫萊森,而非某快銷時裝品牌。亨利先生,就是這本《永遠的現(xiàn)在時》一書的主人公,他在人類對大腦的科學探索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幾乎沒有誰能像亨利一樣徹底改變某個科學領域,他對記憶科學所做出的貢獻已經使全人類受益。英國BBC電視臺為本書特別推出過紀錄片,各大主流媒體也紛紛重點報道,《紐約時報》更是發(fā)表長文,稱本書“在人類文化史和科學史上都留下了一段無法被忘記的傳奇”。 1953年,一場癲癇手術的失誤,使得27歲的H.M.喪失了記憶功能,生活無法自理。這一悲劇事件卻恰恰使當時的醫(yī)生發(fā)現(xiàn)了人類大腦中關于記憶功能和結構和運行機制。從此,H.M.成為了醫(yī)學研究的理想素材,著名的杰出醫(yī)學家蘇珊·科金擔負齊了照顧和研究H.M.的重任,時間長達50余年,直到H.M.于2008年去世。 之后科金用幾年的時間將這五十多年來留下的文字整理成書,更記錄了她和H.M之前的特殊情誼和諸多感人故事,這也是本書讓讀者受用的原因。在科金細膩動人又不失嚴謹的筆下,H.M.不僅僅是一個研究對象,更是個有血有肉的人。本書出版后,引起了美國輿論界的特別關注。英美兩國幾乎所有主流媒體都對此進行了深入報道。更使得這醫(yī)患二人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