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的忙碌
——怎樣做事最有效?
無效的忙碌比懶惰更可怕。沒有功勞,只有苦勞,是對企業(yè)資源的極大浪費。而這種浪費幾乎存在于每一家企業(yè)。
集學者與企業(yè)家為一身的陳春花教授在10年間對200家企業(yè)跟蹤研究后發(fā)現(xiàn),有5%~10%的員工專愛挑制度的毛病、跟領導對著干而無心工作;有15%~20%的員工做出的東西總是不合格;有20%的員工是蒙著做事,做得對與錯,都不知道為什么;只有20%的員工是高績效的。她進而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60%的員工在無效工作?
知道為什么很重要,這是發(fā)生深刻改變的開始!
無效的關愛——不要將別人的猴子背在自己身上
無效的執(zhí)著——客戶才是“權威人士”
無效的堅持——重視專業(yè)意見,找準利益平衡點
無效的精益追求——做事要有成本效率意識
無效的等待——每一個問題中都蘊含著改善的希望
無效的尋找——將時間投入到價值更高的事情上
無效的加班——不要讓員工淪為可憐的“加班狗”
無效的返工——跟客戶一起高質高效完成工作
無效的操作——細節(jié)決定成敗
無效的合作——跟自己競爭,跟同事合作
無效的出差——將問題解決在匯報之前
無效的參展——怎樣將展會的溫度變成真實的訂單?
無效的應酬——圍繞事業(yè)搭建一個“動態(tài)交際圈”
無效的任務——腦袋要長在自己脖子上
無效的審批——跟“官僚主義”作斗爭
無效的決策——改變“拍腦袋”決策的習慣
無效的會議——怎樣開一個高效不打瞌睡的會議?
無效的溝通
——怎樣說話最有效?
有效溝通是無論哪級員工都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能力。溝通效率跟辦事效果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在溝通中,有兩個關鍵字:說和聽。
我們說了什么跟對方聽到了什么不是一回事,兩者之間存在一個或大或小的“信息衰減率”。將信息盡可能完整傳達給對方的方法,正如德魯克所概括的:“一個人必須知道該說什么,一個人必須知道什么時候說,一個人必須知道對誰說,一個人必須知道怎么說。”
傾聽跟說話一樣重要。善于傾聽,才能了解對方期望聽到什么;知道對方的期望,才能說話到位、一語入心。
無效的發(fā)布——將目光投向“有緣人”
無效的重復——爭取一次性把事情做對
無效的應答——說對方想聽的話
無效的轉達——掌握“信息遞減”規(guī)律,預防信息失真
無效的反饋——做“超導體”而不是“絕緣體”
無效的跟催——不要幻想問題自行消失
無效的中介——選擇的關鍵在于提高核心競爭力
無效的拜訪——給客戶一個付錢的理由
無效的監(jiān)督——首先解決好領導最關心的問題
無效的敷衍——敷衍別人是在給自己挖坑
無效的爭吵——重點是解決問題
無效的抱怨——抱怨的最大損失是拉低形象和智商
無效的批評——請減少廢話式的批評
無效的指責——永遠別說“你錯了”
無效的思考
——怎樣思考最有效?
比起不明就里的努力,正確的方法更重要。而正確的方法來自于開動大腦。最笨的努力是只有忙碌、沒有思考,那就像“盲人騎瞎馬”,必然遭遇一次次碰壁、摔跤。
但是思考也有無效和有效的差別。有效思考建立在充分調查研究、全面了解情況的基礎上。而造成無效思考的原因千差萬別——可能是信息殘缺,對事情了解不夠;可能是信息過載,想得太多,想過頭了;也可能是想得太少,思考不到位。
只有克服無效思考的因素,才能形成有效思考。
無效的直覺——對規(guī)章流程,簡單執(zhí)行最有效
無效的猜想——“舍棄思維5秒鐘,9成工作變輕松”
無效的經驗——要經驗,但不要經驗主義
無效的交待——沒有標準,就沒有衡量
無效的服從——服從,但不是盲目服從
無效的支出——把收支意識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無效的接待——自己的“拿手菜”,不如“客人愛吃的菜”
無效的存儲——向“零庫存”的目標看齊
無效的表格——如何實現(xiàn)簡明高效的“傻瓜式管理”?
無效的借口——不要成為一個“善找借口的人”
無效的拖延——不怕速度慢,就怕路邊站
無效的遷就——服務客戶不等于一味遷就客戶
無效的判斷——求證是減少判斷失誤的驗方
無效的計劃——意志是實現(xiàn)計劃的關鍵因素
無效的交接——“交經驗”比“交資產”更有價值
無效的自我管理——違反制度是自律失敗的表現(xiàn)
無效的規(guī)定——理解不等于執(zhí)行
無效的福利——給員工“想要”的,而不是“我想給”的
無效的激勵——領導的困惑:員工到底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