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第一章 遠古至秦代的中非關系
第一節(jié) 中非關系的濫觴
一、從“黃帝遣使大夏”說起
二、西方(包括埃及)對中國的模糊了解
第二節(jié) 中非關系的開端
一、中國絲綢的西運
二、埃及寶石等物的東來
第三節(jié) 一個有趣的歷史之謎
第二章 兩漢時期的中非關系
第一節(jié) 絲綢之路的開辟
一、張騫通西域與陸上絲綢之路
二、甘英出使大秦
三、海上絲綢之路
第二節(jié) 漢代中國與非洲國家的交往
一、中國與埃及的關系
二、中國與蘇丹的經貿往來
三、中國與埃塞俄比亞的經貿關系
四、中國與索馬里的經貿聯系
五、關于在中國的“驪靬人”問題
第三節(jié) 兩漢時期中非關系的特點
一、地域范圍僅限于非洲東北部地區(qū)
二、主要聯系方式為間接貿易
三、民間貿易多于官方貿易
第四節(jié) 早期中非關系史的意義
第三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中非關系
第一節(jié) 埃及亞歷山大城商人秦論來華
一、秦論來自非洲什么地方?
二、孫權在何處首次接見秦論?
三、秦論何時到了建業(yè)?
四、秦論來華與康泰《吳時外國傳》
第二節(jié) 中國對大秦國的了解
一、西晉時期大秦使者訪華
二、《魏略?西戎傳》和《后漢書?西域傳》
三、《魏略》、《后漢書》有關大秦的記載
四、關于“大秦”之我見
第三節(jié) 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往來
一、中國與埃及的經貿往來
二、中國與埃及的文化交流
三、中國與埃塞俄比亞的經貿聯系
第四節(jié) 海上絲綢之路的發(fā)展和延伸
一、前期的海上絲綢之路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
第四章 隋唐五代時期的中非關系
第一節(jié) 裴矩的《西域圖記》
一、陸上“絲綢之路”
二、海上“絲綢之路”
第二節(jié) 杜環(huán)的“摩鄰”之行
一、杜環(huán)與《經行記》
二、關于“摩鄰國”的幾種說法
三、我對上述說法的異議
四、摩鄰國應是摩洛哥或馬格里布
第三節(jié) 《新唐書》記載的老勃薩國
一、關于“老勃薩國”的各種說法
二、“老勃薩國”應是特勒姆森
第四節(jié) 唐代中國船只是否直航非洲?
一、歷史背景
二、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
三、東非沿海的出土文物
四、賈耽的記載
第五節(jié) “三蘭國”考辨
一、關于“三蘭國”的不同說法
二、“三蘭國”應是古代的桑給巴爾
第六節(jié) 唐代中、非貿易港口
一、中國對非貿易港口
二、非洲對華貿易港口
第七節(jié) 唐代中國與非洲的商品交換
一、中國出口商品
二、非洲輸華商品
第八節(jié) 唐代中非經貿關系的特點
一、間接貿易為主
二、海上絲綢之路為主要通道
三、民間貿易是主要的貿易活動
四、中、非貿易已由北非向東非轉移
第九節(jié) 唐代與中國建立各種聯系的非洲國家
一、埃及
二、索馬里
三、坦桑尼亞(東非沿海地區(qū))
四、摩洛哥或馬格里布
第十節(jié) 非洲黑人在唐代中國
一、古籍記載和出土文物
二、唐代文學藝術作品中的非洲黑人形象
第十一節(jié) 唐代中、非科技文化交流
一、中國對非洲的影響
二、非洲對中國的影響
第十二節(jié) 中國史籍有關唐代中、非關系的記述
一、《酉陽雜俎》
二、《舊唐書》和《新唐書》
三、《通典》
四、其他古籍
第十三節(jié) 外國史籍有關中、非關系的記載
一、《中國印度見聞錄》
二、《道里郡國志》
三、《黃金草原》
第五章 宋代的中非關系
第一節(jié) 宋代的經濟發(fā)展與海上航線
一、宋代的經濟發(fā)展和對外政策
二、宋代的造船和航海能力
三、宋代海上交通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宋代中國與非洲國家的交往
一、宋代中國與北非國家的交往
二、宋代中國與東非國家的關系
第三節(jié) 中非交換的商品及貿易方式
一、中非交換的商品
二、幾種貿易方式
第四節(jié) 非洲人在宋代中國
一、非洲黑人在中國
二、非洲的阿拉伯人在中國
第五節(jié) 宋代錢幣在非洲的發(fā)現
一、中國宋代錢幣在非洲的出土情況
二、值得探討的幾個問題
第六節(jié) 層檀國在哪里?
一、關于“層檀國”的不同看法
二、“層檀國”應是古代東非的桑給巴爾
三、關于層檀國使節(jié)訪華的次數問題
第七節(jié) 宋代中國古籍關于非洲的記載
一、《文昌雜錄》
二、《續(xù)博物志》
三、《清波別志》
四、《嶺外代答》
五、《諸蕃志》
六、《事林廣記》
七、《宋史》和《宋會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