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使用手冊:全新修訂版》中講到現代醫(yī)學討論的都是疾病的癥狀,疾病都是依據癥狀來定義,治病的重點在于消除癥狀,也就是從使用者的視角來觀察人體和疾病。這兩種完全不同視角觀察人體所發(fā)展出來的醫(yī)學,自然會有很大的差異。 常常有讀者問我怎么樣才能學好中醫(yī),我給的建議是,經常假設自己是設計人體的上帝,面對身體的某種疾病,在設計人體時應該在人體中放進什么樣的自我修復機制,才能讓身體自己解決問題。用這種思考方式來看中醫(yī)的理論,可能會更容易理解。例如,手臂里出現了固體的垃圾,身體如何將之排出體外?從人體設計者的角度來考慮,固體垃圾是無法在體內運輸的,必須用大量的水進行稀釋,使之溶在水中,才有可能從手臂中運走,最終再從小便排出去。那么當身體有足夠能力排除這些固體垃圾時,會在它們的周圍進行充水稀釋。這個自愈行為可能會造成固體垃圾的變大,或出現局部水腫,這些現象就可能不是疾病,而是身體在自愈過程中的暫時現象。 面對身體的任何不適,都應該先想清楚身體在做什么,而不是立即就認定身體出了故障,認為所有身體的不適都是身體出錯所造成的。這就是從人體設計者的視角來觀察人體的思考方式。 電腦及機電工程是我*早的專長,加上學習了中醫(yī),因此,在離開職場之后,我決定把這兩項專長結合起來,試著開發(fā)中醫(yī)的儀器。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在最近完成了兩種儀器的開發(fā),希望能對大家有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