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時期思想大家張慰慈,其在中國政治學科學化譜系中的坐標,很大程度上是由《政治學大綱》一書的學術價值和地位所決定的。《政治學大綱》共18章82節(jié),結構合理、體系嚴密,涵蓋了現代政治學科的基本問題,包括政治學科的界定和性質、政治學研究方法、國家的本質與起源、政體的類型和形式、政黨與政黨政治、分權與權力的制衡等關鍵論題,極大拓展了政治學研究的對象和內容,為構建中國政治學研究的基本框架做出重要貢獻,在奠定中國政治學的科學化、體系化方面具有開創(chuàng)性。作為中國現代政治學初創(chuàng)時期的教科書,雖不可避免帶有些許不足和瑕疵,需要我們審慎對待、辯證認識,但張慰慈在書中闡述的許多重要政治學原理和觀點,至今仍然不失其學術價值。張慰慈學術視域開闊、學理脈絡清晰,把政治學當成一門基礎性的社會科學和自成體系的獨立科學,力圖將政治學的一般理論與中國政治的實踐結合起來,在對政治學理論體系的積極探索中,分析時政問題帶有較強烈的時代感,且不乏現實關懷,注重觀察中國政治和世界政治的發(fā)展態(tài)勢與演變格局的即時變化。他的突出成就和獨特建樹,是在引介和闡發(fā)西方政治學說的基礎上,嘗試新思考、做出新解釋、提出新創(chuàng)見,從而推進了西方政治學理論在中國的本土轉化進程。重新發(fā)現張慰慈的閃光之處和梳理其學術遺產,亦對挖掘現代中國的學術文化資源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