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中國近代大學教育的發(fā)展歷程 1
1.1 清末大學教育的萌發(fā)(1840—1911年) 1
1.1.1 近代大學教育的萌芽(1840—1894年) 2
1.1.2 中國近代大學的建立(1895—1911年) 4
1.2 民國時期近代大學的發(fā)展(1912—1937年) 8
1.2.1 民國初期的大學(1912—1926年) 8
1.2.2 南京國民政府統(tǒng)治時期的大學(1927—1937年) 13
1.3 全面抗日戰(zhàn)爭時期高校的遷移與調整(1937—1945年) 17
1.4 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的恢復(1945—1949年) 21
第二章 高等教育制度演變與大學校園近代化 23
2.1 從洋務學堂到大學堂校園 23
2.1.1 洋務學堂校園 23
2.1.2 大學堂校園 24
2.2 大學建制轉變對公立大學校園建設的影響 28
2.2.1 “堂—科—門”建制與京師大學堂分科大學 28
2.2.2 民國時期大學建制的更迭 30
2.3 從教會書院到教會大學校園 34
2.3.1 清末教會大學校園 34
2.3.2 民國時期的基督教大學校園建設 37
2.3.3 發(fā)展緩慢的天主教大學 41
第三章 近代大學校園規(guī)劃的三個十年 44
3.1 1904—1914年最早的幾所大學規(guī)劃 44
3.1.1 斯托頓建筑師事務所與嶺南大學 45
3.1.2 榮杜易建筑師事務所與華西協(xié)合大學 46
3.1.3 科迪 X.格雷戈里與金陵大學 56
3.1.4 茂飛與雅禮大學、清華學校 60
3.2 1916—1926年的校園規(guī)劃 71
3.2.1 何士與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71
3.2.2 茂飛的大學校園規(guī)劃實踐 75
3.3 1927—1937年的校園規(guī)劃 92
3.3.1 F.H.卡萊斯與武漢大學 94
3.3.2 中國建筑師的校園規(guī)劃設計 96
第四章 近代大學校園規(guī)劃的特點 106
4.1 校園選址 106
4.1.1 公立及私立大學選址 106
4.1.2 教會大學選址 109
4.2 校園建筑布局 113
4.2.1 混合的布局 113
4.2.2 分區(qū)的布局 114
4.3 美國大學校園規(guī)劃的中國實踐 116
4.3.1 “學術村”式格局 118
4.3.2 布雜式格局 120
4.3.3 布雜原則的中國調適 128
第五章 “西學東漸”下的大學建筑 131
5.1 清末大學堂中的“洋樓” 131
5.2 中國教會大學中的西式建筑 136
5.2.1 殖民地式 136
5.2.2 古典復興 137
5.2.3 學院哥特式 139
5.3 民國公立與私立大學中的西方古典主義建筑 149
5.4 “裝飾藝術運動”與現(xiàn)代建筑運動的影響 159
第六章 “中國傳統(tǒng)復興”建筑 171
6.1 教會大學建筑的本土化努力 171
6.1.1 圣約翰大學的最初嘗試 171
6.1.2 本土化形式的多種探索 174
6.1.3 宮殿化傾向與定型 198
6.2 民族意識與民族建筑形式 221
6.2.1 地域性民族形式的探索 221
6.2.2 中國傳統(tǒng)復興的廣泛傳播 226
第七章 綜述:中國近代大學建筑風格的演進 240
7.1 “西學東漸” 240
7.2 “中學為體” 244
插圖目錄與資料來源 252
參考文獻 263
后記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