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對公共實踐領域展開形而上學思考的政治哲學專著,分為上、中、下三篇。對自由的理解、對權利的先驗論證,以及基于對自由的重新理解而引發(fā)對國家基礎的重新審視,對近年流行的各種“保守主義理論”的質疑和反思等,構成了本書的上篇也即“理論篇”的主要內容。中篇(“歷史篇”)則是在上篇提供的理論視野下,對近代四個Z重要政治哲學家的主要作品展開討論,以展示近代哲學如何從自然狀態(tài)與自然法轉而從自由與自由法去論證權利原則的歷史進程。下篇也即“現實篇”是在“理論篇”確立的分析框架下處理我們時代所面臨的一些世界性問題: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原則本身的正當性根據是什么?這一原則本身是否有界限?近代以來,民族國家理論與權利理論共同推動了世界政治格局的不斷變化,而民族國家理論同時也給世界帶來了撕裂與動蕩,那么,權利理論與民族國家理論究竟有何關系?這些都是國際政治哲學領域未加澄清的問題,本書試圖做出回答。 本書在這些方面的工作有所突破而具有前沿性:一、發(fā)揮并運用了康德開創(chuàng)的超驗哲學論證方法,展開對政治實踐領域進行形而上學維度的研究,尋找并確立政治世界的普遍原則的先驗根據,既突顯了對這一領域的先驗研究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同時揭示了對這一領域的各種經驗研究的局限;二、基于作者在哲學層面對自由的新理解,引發(fā)了對人類個體之間的相互性關系與相互性原則的發(fā)現,并據此找到了人類社會與動物群體之間的根本區(qū)別,從而找到了國家產生的真正前提——倫理社會;三、在前面基礎上,修正了自由主義與整體主義的國家觀;四,在理論上理清了民族國家理論與權利理論之間的關系,劃清了它們之間明確的界限,澄清了它們之間長期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關系,在理論上否定了民族國家理論可以直接成為一個民族提出主權訴求的理由;五,對多元原則本身的正當性給出了理論論證,同時劃定了這一原則本身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