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重訪第三空間
導讀
1.1 什么是第三空間?
1.2 第三空間電影、戲劇的基本姿態(tài)
2 鏡頭的場域
導讀
2.1 深入街道的第三空間
2.2 全景的政治:從兩個鏡頭談起
2.3 定場鏡頭的敘事美學
2.4 電影的透明性
3 社會的場域
導讀
3.1 社會意義的衍生
3.2 電影作為一種社會實踐
3.3 終結還是輪回?
3.4 全球化的問題
4 地理的場域
導讀
4.1 迷失在城市意象里
4.2 尋找電影中的地理
4.3 行吟:一種與地理有關的寫作
5 劇場
導讀
5.1 “時空分延”:對跨文化(改編)戲劇的思考
5.2 戲曲的旅行:全球化語境里跨文化戲劇的狀態(tài)
5.3 全球化時代悲劇的轉型和雜糅、混沌特征
5.4 走向第三空間戲劇
5.5 后戲劇劇場的技術和倫理問題
6 文學的場域
導讀
6.1 現(xiàn)代詩歌的技巧:并列未經分析之事物
6.2 想象的情感結構
6.3 經典的多重意義
7 理論的跨界
導讀
7.1 麥茨電影符號學理論對于戲劇本體的指涉
7.2 傲慢與偏見——關于“黑人電影”的探討和視角矯正
7.3 泛修辭:從自戀機制、文本盜獵到跨媒介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