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張三夕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文獻學的范圍和任務 001
第二節(jié) 記錄古代文獻的材料 005
第三節(jié) 記錄古代文獻的書籍 015
第四節(jié) 古代文獻的散亡(上) 019
第五節(jié) 古代文獻的散亡(下) 024
第二章 古代文獻的基本情況
第一節(jié) 著作、編述、抄纂三者的區(qū)別 030
第二節(jié) 編述的體例 034
第三節(jié) 寫作的模仿 037
第四節(jié) 寫作的偽托 042
第五節(jié) 寫作的類輯 047
第三章 整理古代文獻的基礎知識之一——版本
第一節(jié) 何謂版本?何時開始講究版本? 053
第二節(jié) 雕版印書,當溯源于石經 058
第三節(jié) 雕版印書以前的古寫本 062
第四節(jié) 刻本書的源流 067
第五節(jié) 宋、金、元、明刻本的不可盡據 072
第六節(jié) 精校本和精刊本的可貴 079
第四章 整理古代文獻的基礎知識之二——???br />第一節(jié) 校勘的起源和任務 085
第二節(jié) 書籍??钡闹匾院捅匾?092
第三節(jié) 校書的條件 102
第四節(jié) 校書的依據 110
第五節(jié) 校書的態(tài)度 118
第六節(jié) 清人的校書工作 125
第五章 整理古代文獻的基礎知識之三——目錄
第一節(jié) 何謂目錄? 132
第二節(jié) 書目的部類 138
第三節(jié) 書目的流別一 ——官簿 146
第四節(jié) 書目的流別二——史志 153
第五節(jié) 書目的流別三——私錄 158
第六節(jié) 書目的流別四——其他 162
第六章 前人整理文獻的具體工作
第一節(jié) 抄寫 168
第二節(jié) 注解 173
第三節(jié) 翻譯 180
第四節(jié) 考證 184
第五節(jié) 辨?zhèn)?191
第六節(jié) 輯佚 198
第七章 前人整理文獻的豐碩成果
第一節(jié) 修通史 204
第二節(jié) 纂方志 210
第三節(jié) 繪地圖 216
第四節(jié) 制圖表 223
第五節(jié) 編字典 229
第六節(jié) 輯叢書 236
第八章 歷代校讎學家整理文獻的業(yè)績
第一節(jié) 劉向、劉歆在整理文獻方面的成就 243
第二節(jié) 鄭玄在整理文獻方面的成就 248
第三節(jié) 陸德明在整理文獻方面的成就 254
第四節(jié) 鄭樵在整理文獻方面的成就 259
第五節(jié) 章學誠在整理文獻方面的成就 268
第六節(jié) 紀昀在整理文獻方面的成就 277
第九章 清代考證學家整理文獻的業(yè)績
第一節(jié) 語言文字方面的整理 286
第二節(jié) 經傳方面的整理 290
第三節(jié) 史實方面的整理 294
第四節(jié) 周秦諸子方面的整理 300
第十章 近代學者整理文獻最有貢獻的人
第一節(jié) 張元濟對整理文獻的重大貢獻 305
第二節(jié) 羅振玉對整理文獻的重大貢獻 321
第十一章 今后整理文獻的重要工作
第一節(jié) 甄錄古代遺文 342
第二節(jié) 改造二十四史 347
第三節(jié) 整理地方志書 351
第四節(jié) 融貫諸子百家 356
第十二章 整理文獻的主要目的和重大任務
第一節(jié) 歷史讀物由綱鑒到教科書的轉變 361
第二節(jié) 近代學者擬編“通史”的設想 364
第三節(jié) 今天編述《中華人民通史》的必要與可能 367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立新的《中華人民通史》體例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