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約伯的天平上:靈魂中漫游》是舍斯托夫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他對俄羅斯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與托爾斯泰兩位大師的評述。舍斯托夫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具有雙重視力,即“天然視力”和天使賦予他的“超天然視力”。天然視力看到的是必然存在,是自明,而超天然視力則看到了自由自在,是要讓人戰(zhàn)勝自明。因則當人把生當作生,死當作死來看時,并不排除另一種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的看法。舍斯托夫認為,托爾斯泰在面對最后審判時刻時,不得不拋棄自己偉大過去的一切,因為他已領悟到,死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行尸走肉地活著。第二部分是舍斯托夫關于敢想敢為和俯首聽命的片段集。其中論述到啟示、哲學標準、科學與哲學的關系、最后審判、存在的假象、存在的秘密、什么是美、認識你自己、哲學的當前任務、形而上學真理、通向真理之路、死的諷刺等問題,每節(jié)都主題鮮明、語言精煉、寓意深刻。第三部分是舍斯托夫評述斯賓諾莎、帕斯卡爾、普羅提諾等著名哲學家的文集。舍斯托夫認為,正是斯賓諾莎繼承了笛卡爾的“懷疑一切”與“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以為只有實體、數(shù)學方法是惟一的探索方法,其實質就是否定圣經,也就殺死了上帝。帕斯卡爾則與大多數(shù)哲學家相反,他不是去為理性大唱頌歌,而是在呻吟中去探索,到圣經中去尋找真理。普羅提諾雖然不否認理性,但他對理性失去信心,成了理性的憎恨者。最后一篇是舍斯托夫答復赫林教授評論的文章,論述什么是真理的問題,此文與胡塞爾有關,可以把它與舍斯托夫論述胡塞爾的文章一起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