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馬克思文本的傳統(tǒng)理解中,尤其是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又稱“歷史理論”的文本中,歷史規(guī)律理論占據(jù)著不可替代的核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兩大矛盾的運動成為社會發(fā)展、推進歷史的“核”動力,經濟、政治、文化、生態(tài)、人的個性等是其外現(xiàn)。然而,馬克思指出的兩大矛盾是如何被推動運轉的,鮮有人系統(tǒng)地研究。本書就此問題做了一些嘗試性的回答?;卮鸬慕Y果是:在兩大矛盾運動的后面有著一個推手,這個推手本文將其視為“方法”(非具體方法)。如果說,兩大矛盾運動是歷史運動的規(guī)律,本書所研究的則是歷史運動的方法,簡稱之“歷史方法”,馬克思研究“歷史方法”的理論則是“歷史方法理論”。馬克思通過一般歷史、資產階級社會歷史,尤其是古代社會歷史得出“歷史方法理論”的核心范疇是“生產、交往、分工、聯(lián)合”等,馬克思通過對生產、交往、分工、聯(lián)合等范疇的研究,形成了“生產與交往、分工與聯(lián)合的兩對功能關系”,并通過生產、交往、分工、聯(lián)合與兩對功能關系剖解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結構,批判了資產階級社會,對歷史趨勢作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