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名《道德經》,據魏代王弼注本(見《諸子集成》第三冊,中華書局1954年版),全書八十一章,分上下經(篇)。上經(道經)三十七章,下經(德經)四十四章,總計5289字(不含標題)?!独献印肥窍惹貢r代道家學派的重要典籍,老子所著。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者,姓李,名耳,字聃,一說字伯陽,謚聃,人們尊稱他為“老子”。生于春秋末年,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厲鄉(xiāng)曲仁里人,曾經擔任周王朝守藏室的長官。后來他見周王朝衰微,就西出關而去。走到函谷關時,守關的長官對他說“您將要隱居起來了,請費心寫下一本書再走吧?!庇谑撬麑懴铝诉@本《道德經》,便出關而去,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但據說很長壽,《史記》說他活了一百六十多歲,又說活了二百多歲。《老子》一書,思想是老子的,原稿也是他寫的,但定稿成書并在社會上開始流傳卻在戰(zhàn)國時代。漢代初年,以老子思想為主要內容的“黃老之學”占統(tǒng)治地位,直接促成了“文景之治”。漢武帝獨尊儒術后,老子思想仍然十分盛行。東漢道教興起,老子被道教奉為教主,稱“太上老君”。他的思想學說,無論在古代,還是在今天,都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同儒家孔孟思想學說一樣,都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道家與道教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道家是學術,道教是宗教,一個講哲理,一個講信仰,二者并不等同。但自道教奉《老子》為經典后,道教從道家思想中找到了立足的根據,而道家思想也通過道教擴大了影響,豐富了內容。老子所說的“道”,從哲學上說,有兩個含義,一是道本(本體論),一是道運(規(guī)律論)。就“道本”來說,“道”指的是宇宙萬物的起源以及構成宇宙萬物的原物質,也就是“氣”。老子認為陰陽之氣相互鼓蕩融合,產生和氣,從而滋生了、構成了萬物。也就是說宇宙萬物都起源于虛無的“氣”,老子稱之為“道”。“道”的重要的特性是虛無、自然、無為而無不為。就“道運”來說,“道”指的是宇宙萬物的運動規(guī)律。老予認為,由虛無的“道”產生出來的無窮的有形的“物”,其運動變化的規(guī)律與“道”是完全不同的。虛無的“道”可以稱“無”,稱“一”,稱“大”,它永遠存在,它的存在是絕對的。而無窮的有形的“物”,可以稱“有”,稱“萬”,稱“小”,其運動總是向自己對立的方向轉化,總是不停地變動,它的存在是相對的。這里所說的“物”,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以及每個人的人生道路、生命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