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這里,不會寫詩的人想寫詩,不會畫畫的人想畫畫,不會唱歌的人想唱歌,感覺美妙極了?!边@是20世紀30年代蕭伯納來上海時,對武康路(今屬上海市湖南路街道)及建筑群的詩意贊美。上海市徐匯區(qū)湖南路街道地處上海市“衡山路—復興路”歷史風貌保護區(qū),屬于郵編為200031的區(qū)域。這片僅有1.73平方公里的社區(qū),是上?;▓@洋房住宅較為集中、優(yōu)秀歷史建筑數(shù)量較多、建筑類型較豐富、風貌特色鮮明的地域,東西方文化在此無聲地交匯,顯現(xiàn)獨特的人文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片“花園街道”始于清末,歷經民國,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眾多政治人物、金融巨頭、實業(yè)大王、文化名流先后居住于此。晚清重臣李鴻章、辛亥革命先驅黃興、民國總理唐紹儀、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中國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陳毅、金融奇才周作民、鋼鐵大王朱垣清、紡織巨頭郭棣活、面粉大王孫多森、絲綢翹楚莫觴清、商界女杰董竹君、文學大師巴金、漫畫家張樂平、金牌導演湯曉丹、影壇“雄獅”張翼、“電影皇帝”金焰、昆劇泰斗俞振飛……曾在此居住的這些人物,給這片社區(qū)的一條條弄堂、一幢幢洋房留下了一個個讓人回味的故事,充滿戲劇的張力,為湖南路社區(qū)贏得了“典雅湖南”和“文化湖南”的美譽。中共上海市徐匯區(qū)湖南街道工作委員會、上海市徐匯區(qū)人民政府湖南路街道辦事處收集整理歷史資料,為眾多曾經生活在這一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界等人物,以“人物簡介、人物故事、人物舊居、人物畫像”為呈現(xiàn)形式,勾勒一幅幅歷史剪影。舊居介紹部分由上海市房地產科學研究院、上海石庫門文化研究中心、同濟大學等專家實地勘查并撰寫,對建筑特色及歷史變遷進行詳盡介紹,并配以照片,完整地呈現(xiàn)湖南街道建筑的歷史風貌,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同時,對每幢建筑及人物,邀請了以汪觀清領銜的滬上書畫名家配以國畫,圖文并茂地實現(xiàn)了建筑與人物的藝術結合,再現(xiàn)歷史痕跡。本書為中英雙語,英文部分特邀國內知名的翻譯專家翻譯完成。中英雙語的呈現(xiàn)方式,將有助于國外友人進一步了解湖南街道獨特的建筑風貌和人文歷史,更廣范圍地傳播、弘揚歷經歲月積淀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