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日常生活》記錄了陸一約自19世紀70年代來華,在福州、廈門及閩江一帶傳教近十年的見聞,是研究福州、廈門開埠后基督教傳播及閩江流域社會經濟變遷的重要參考,也是*早向西方介紹福建社會情況的著作之一。該著建立在廣泛的觀察之上,視野所及,幾乎囊括社會中發(fā)生的一切:市井百態(tài),風俗民情,禮儀習慣;神話故事,民家傳說;普天同慶的春節(jié),無處不在的風水,別具一格的教育體系,等等。作者深入福建旅行,親歷水陸交通到旅店住宿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底層生活的了解透徹而精微。作為傳教士,他尤其關注宗教事宜,對本土的廟宇道觀,甚至包括圓寂僧侶的荼毗過程等多有描述。每章各有側重,而各章拼接起來則構成了當時中國社會的一幅完整而鮮活的圖景。作者擅長小處著眼,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視角,一斑窺豹,由樹木而及森林。例如,第一章“街道上的行走”,通過在當時閩南小鎮(zhèn)廈門街頭的走動,呈現了一幅市井百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