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伴隨著那場令世界尤其是國人至今膽寒的SARS事件終結的曙光,我步人中央民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未曾想到的是,自此與“民族”結下了不解之緣,畢業(yè)后進人民族出版社成為了一名編輯。人社伊始,就在時任社長禹賓熙先生的指導、支持下,著力推動中國學術著作走出去。坦率地說,*初,信心極為不足。個中原因頗多,其中,重要的是,作為一名新人行者,承擔如此重大的工作甚感力不從心。同時,也認為,中西學術之間,無論是關心的問題,還是寫作的角度、方式等,都存在較大的差異,二者之間進行對話的難度較大。但是,在著名學者牟中鑒教授等諸位專家與各位領導、同事的大力指導、支持下,兩年后,《當代中國宗教研究精選叢書》的英文版權順利輸出給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博睿出版社。這,給自己增添信心的同時,也開啟了艱難的翻譯之旅。十年后,《當代中國宗教研究精選叢書》的英文版終于問世!從英文顧問的介紹、書評以及經濟收入等情況綜合分析,其在翻譯類學術作品中表現頗佳,且合作雙方對此次合作均為滿意。因此,雙方又達成合作出版漢文版總字數近3000萬的《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指南叢書》的協(xié)議。在推動中國學術作品走出去的過程中,一直有“摸著石頭過河”之感。因為,雖然有國家的大力支持,有其他出版社同行的努力,但國家大力扶持下的中國出版業(yè)自覺走出去之歷史,畢竟歷時甚短,值得反思的問題多多。有些問題,理論上是清楚的,但操作起來是模糊的;有些問題,在理論上也還處于探討階段。具體到位于出版業(yè)*的學術出版的走出去,再至于學術出版中的小眾——民族學術出版的走出去,情況就更加不容樂觀。于是,萌生了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等做一總結,以期拋磚引玉的想法。但,想想是容易的,做起來卻很難。當然,自己的懶惰是重要的原因,所以一直“久拖未決”。直至《當代中國宗教研究精選叢書》英文版出版完成的2017年,終于決心動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