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2
中國文學的淵與源 6
從漢代賓客之盛衰談班固《答賓戲》之主旨 8
“潘岳兩次婚姻說”辨疑 19
劉勰《文心雕龍》的“文德”論 26
劉勰論鴻都門學發(fā)微 35
《文心雕龍•通變》辨正 45
《文心雕龍》析疑三例 54
五言是“于俳諧倡樂多用之”嗎? 62
《錢本草》非唐代張說所作 65
從宋鈔本考察《詩話總龜》的早期形態(tài) 68
吳澄《送何太虛北游序》本事鉤沉 72
白居易與明代吳中詩壇 79
馮復京《說詩補遺》淺論 86
彭士望的詩集、詩論與詩作 98
吳應箕《甲乙遺詩》考 108
從《王介人集》論王翃詩歌 114
少年記憶與《秋柳》詩之微旨 124
關于金和詩歌的兩種文獻 133
葉昌熾《辛臼簃詩讔》流傳、批注和索隱 140
“小說改良會”考探 157
新發(fā)現(xiàn)梁啟超致張元濟等尺牘十七通 169
胡懷琛的“新派詩”理論 175
從新發(fā)現(xiàn)的散佚詩稿解讀晚年的楊圻 192
“文筆論”之重釋與近現(xiàn)代純雜文學論 204
文道關系論之古今演變 219
俞平伯早年的《中國小說史講授綱要》 231
洪業(yè)《杜甫:中國偉大的詩人》出版的前前后后 243
一筆重要的思想資源——略談傳統(tǒng)文論的精神內涵與現(xiàn)代意義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