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上半葉,是中國傳統(tǒng)學術向現代學術轉化的時期,是現代學術建立與發(fā)展的時期。現代中國學術建構的重要內容是中西新舊的學術傳承與發(fā)展,以陳垣和《輔仁學志》為中心的學者群體是其中重要一支力量?!遁o仁學志》是北京輔仁大學的學報,它從創(chuàng)刊之初就確立了中西文化并重,中西學術交流的主旨。這樣學術主旨與輔仁大學辦學的根本宗旨“發(fā)展中國固有之文化,介紹世界科學新知識”相一致,彰顯了作為天主教教會大學的北京輔仁大學所推崇的中西學術文化兼?zhèn)涞膶W術取向?!遁o仁學志》為以史料的考據為主要方法,與乾嘉學術傳統(tǒng)和西方漢學密切相關的學者群體提供了學術陣地。居于這一學者群體核心位置的是陳垣、余嘉錫和沈兼士等十余位學者,他們都以“奪取漢學中心”為共同的研究圭旨和奮斗目標,為“把漢學中心奪回中國,奪回北京”而努力實踐。本文以陳垣和《輔仁學志》為中心的學者群體為研究對象,分析他們的學術淵源、學術宗旨、治學取向以及對史料的態(tài)度。本文注重學者個體的研究取向與近現代整個學術界及海外漢學的發(fā)展相聯系,并結合學術機構和制度層面上的因素全面考察以《輔仁學志》為中心的學者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