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神仙,地上的高僧,在《通安傳說》里,他們風中成仙,月下成佛,他們和這方水土邂逅,抑或擦肩而過。從前已經散場,神仙和高僧也走遠了只有通安還在,經歷了多少故事傳奇,仿佛啞口無言,其實欲說還休。而《通安傳說》中,具風采的主角,就是生于斯長于斯的通安人。傳說中的故事,就像蝴蝶標本,那五彩繽紛的燦爛,似乎已經和飛翔無關,而再一次讓我們久久感動的,卻是不朽的生命。起早摸黑,東奔西走,迎來送往,扶老攜幼,他們過的是這樣有滋有味的日子。他們抬頭仰望天空,天上是斗轉星移,他們低頭擺弄土地,地上是一年四季。天地所合,陰陽所會,四時所交,風雨所和,是一種不能泯滅的情感的需要。這一些傳說的內心,持之以恒地存在著對一個家族和一方水土歷史延續(xù)性的期待,持之以恒地存在著對一個家族和一方水土未來希望的夢想。關于他們的傳說單純而純正,沒有一絲城府的色彩,也就少了俗氣。沒有表演,也沒有功利,而這樣的傳說是實在而平常的見識和心思,通安人似乎就這么一說,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里的一切,剎那之間容光煥發(fā)。《留住手藝》是日本作家鹽野米松的作品,記錄了一些傳統(tǒng)手藝人的訪談。手藝是一種曾經的文化和生活的標志,它的消逝,引發(fā)了鹽野米松的無限追憶和感慨?!读糇∈炙嚒分杏涗浀氖炙?,在三四十年前幾乎是隨處可見的,然而,隨著工業(yè)化的迅速發(fā)展,廉價工業(yè)制品大量涌入,手工制品開始逐漸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現(xiàn)在可以說已經所剩無幾了。于是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那些經過與人磨合與溝通之后制作出來的物品,使用起來是多么適合我們的身體規(guī)律,它們是“手工”做出來的,所以它們自身都是有“體溫”的,這“體溫”讓使用它的人感到溫暖。手工業(yè)活躍的年代,是一個制作人和使用人生活在同一個環(huán)境下,沒有絲毫虛假和偽善的溫暖的年代。社會的變遷,勢必要使一些東西消失,使另一些東西出現(xiàn),這是歷史發(fā)展的慣性。但是作為有感情的人類,我們應該珍惜、傳承從前那個時代里人們珍重的那種真誠與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