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
一、顧炎武走向天下經世之學的內在思想邏輯
二、天下經世之學的范本:《天下郡國利病書》
三、封建和郡縣
四、作為天下政治重要根基的風俗論
第一章 晚明經濟的繁榮與危機
一、東南膏腴竭于倭寇
二、商業(yè)的繁榮
三、糧食困局
四、白銀危機
第二章 君主政治批判
一、君主專制批判
二、朋黨
三、法令繁密的弊害
四、吏治的敗壞與胥吏之弊
五、科舉取士之弊
第三章 《天下郡國利病書》(一):賦役問題
一、賦役制度的敗壞
二、黃冊
三、里甲制度的瓦解
第四章 《天下郡國利病書》(二):屯田的衰落、軍制的衰敗及鹽政馬政問題
一、屯田的日益衰落
二、軍制的破壞和軍事的衰微
三、鹽政
四、馬政
第五章 《天下郡國利病書》(三):一條鞭法改革及其利弊
一、土地清丈
二、賦役改革的嘗試
三、一條鞭法改革的利弊
第六章 錢糧論
一、明代白銀的貨幣化及弊端
二、錢糧論
三、財與利
四、錢法
五、黃金
第七章 轉向天下政治:郡縣治理之道
一、懲貪與養(yǎng)廉
二、生員論
三、寓封建于郡縣之中
四、宗室與宗族
五、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
附錄(一)傾心經世之學的家學淵源
一、傾心經世之學的冢學傳統(tǒng)
二、嗣祖和嗣母的言傳身教
附錄(二) 復社經世之學及其對顧炎武的影響
附錄(三) 天下經世之學領域中的顧炎武諸道友
參考書目
評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