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引言
第一章概述
第一節(jié)危險的含義和類型
一、危險的語義
二、危險概念的基本類型
第二節(jié)行為人的危險與近代學派
一、近代學派的歷史背景及其理論
(一)意大利的刑事人類學派
(二)德國的刑事社會學派
二、行為人的危險在近代學派理論中的展開
(一)人身危險性概念之辨析
(二)人身危險性概念的展開
三、小結:“人身危險性”的資產清算
第三節(jié)行為的危險及其內部劃分
一、在行為刑法中危險指的是行為的危險
二、行為危險和結果危險的區(qū)分
三、對行為危險和結果危險概念的檢討
第二章危險概念及其判斷構造
第一節(jié)主觀危險論與客觀危險論
一、對峙的緣起
二、主觀危險論
三、客觀危險論
四、我國學者的相關論述
五、對主觀危險論與客觀危險論之爭的評價
(一)主觀危險論不可取
(二)客觀危險論之提倡
第二節(jié)危險的判斷構造
一、抽象危險與具體危險的劃分
二、抽象危險
三、具體危險
第三節(jié)抽象危險和具體危險的關系
一、抽象危險是不法評價的起點
二、具體危險體現(xiàn)了結果不法的要求
第四節(jié)危險概念與客觀歸責理論
一、因果關系與歸責的區(qū)分:客觀歸責理論的源起
二、危險概念是客觀歸責理論的內核
(一)客觀歸責的兩大基本規(guī)則
(二)危險判斷內在地包含了歸責判斷
三、相當理論是危險概念的基礎,所以也是歸責的基礎
第五節(jié)本章小結
第三章危險概念的展開之一:未遂犯
第一節(jié)未遂犯的處罰根據
一、未遂犯概說
二、未遂犯的處罰根據
(一)客觀未遂論:行為的危險
(二)主觀未遂論:行為人的危險
(三)折中的未遂論
(四)印象理論
第二節(jié)未遂犯之“著手”
一、關系厘清
(一)著手的概念及特征
(二)著手的理論機能
(三)著手的認定與未遂犯的處罰根據
二、著手的認定標準
(一)主觀說與形式的客觀說
(二)實質的客觀說
(三)犯罪計劃的考慮與未遂犯的事實構造
(四)“緊迫性”標準:公式抑或原則?
三、著手理論的獨立性
(一)著手與不法的關系
(二)著手理論對未遂犯處罰根據論的超越
四、以實質客觀說解構整合性的實行行為概念
第三節(jié)未遂犯中的危險判斷
一、不能犯之可罰性辨析
(一)不能犯未遂之概念辨析
(二)檢討不能犯未遂的可罰性根據——印象理論
(三)不可罰的不能犯概念之提倡
(四)不能犯理論的核心問題
二、不能犯的學說梳理和評價
(一)學說介紹
(二)梳理和評價
三、探究危險概念
四、具體危險的判斷
(一)具體危險的客觀限定:事后判斷
(二)具體危險及其判斷:抽象危險的現(xiàn)實化
(三)具體危險的判斷構造在典型案例中的演繹
第四節(jié)本章小結
第四章危險概念的展開之二:危險犯
第一節(jié)危險犯概述
一、危險犯的概念
二、危險犯的種類
(一)具體危險犯和抽象危險犯的區(qū)分
(二)抽象危險犯的進一步細分:準抽象危險犯概念之提倡
第二節(jié)具體危險犯中的危險及認定
一、具體危險犯的危險與未遂犯的危險之辨析
二、具體危險犯中的危險認定
第三節(jié)抽象危險犯中的危險及認定:以危險駕駛罪展開
一、抽象危險犯與形式犯、行為犯的區(qū)分
(一)危險駕駛罪是實質犯
(二)危險駕駛罪是行為犯
(三)危險駕駛罪是抽象的危險犯
二、抽象危險犯中的危險認定
(一)抽象危險的含義
(二)抽象危險的司法判斷
附錄危險判斷中的主觀要素
一、構成要件理論的濫觴
(一)構成要件概念由訴訟向實體的轉變
(二)貝林的構成要件理論及古典犯罪論體系的確立
二、主觀違法要素理論對構成要件理論的沖擊
(一)主觀違法要素的發(fā)現(xiàn)
(二)主觀的構成要件要素
三、解題:主觀違法要素的含義及范圍
(一)主觀違法性論與客觀違法性論
(二)行為無價值論視野下的主觀違法要素及批判
(三)具體危險判斷中的主觀違法要素
四、結語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