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真的娛樂至死?
一 、為增加自己的享受而斗爭
二 、娛樂的世紀
三 、對“第四功能”遲緩認可
四 、斯蒂芬森、施拉姆及齊爾曼
第一篇 娛樂是什么?
一 、娛樂觀念的倫理學認識
二 、娛樂的概念
三 、盈余:娛樂的推手
四 、促進人類娛樂生活的社會因素
五 、娛樂方式的選擇
第二篇 娛樂作品的呈現(xiàn)與感知
一 、娛樂作品的恒量因素
二 、娛樂作品的變量因素
三 、娛樂傳播規(guī)律
第三篇 人類是怎樣玩過來的?
一 、工作就是快樂
二 、教育之下的雅致
三 、粗俗的市井
四 、收工之后
五 、大眾傳媒成為玩具
六 、快樂的網絡
第四篇 小說家(上)
一 、實用的書與娛樂的書
二 、歷史、宗教下的真實或虛構
三 、古希臘與古羅馬的誦讀
四 、小說的誕生
五 、19世紀的小說嘉年華
第五篇 小說家(下)
一 、閱史為樂
二 、雜史與筆記
三 、話本小說與章回小說
四 、“小說革命”的成果
第六篇 看報啦
一 、新聞,還是娛樂?
二 、大幅歌謠紙
三 、小報與煽情主義
四 、黃孩子——大報小報化
五 、講故事的特稿與爵士新聞
六 、“花”與“罵”兩大主題下的中國小報
七 、新中國的晚報
第七篇 書與報之間
一 、文學、文藝、文摘
二 、畫家與攝影師
三 、小幽默
四 、男女的身體和故事
第八篇 夢工廠(上)
一 、吸引好奇心的時代
二 、嘗試各種故事
三 、先找到喜劇
四 、類型片的陽光
五 、類型化的明星與觀眾
六 、追求視聽的奇觀
七 、新好萊塢的含義
第九篇 夢工廠(下)
一 、始于戲
二 、處處惟興趣是尚
三 、“解題”的左翼電影
四 、紅色類型片
五 、類型片真的“集體滅絕”?
六 、香港電影的秘密
第十篇 沙發(fā)上的土豆(上)
一 、電影、廣播、電視、網絡四者的兼容關系
二 、電子媒介的感官主義
三 、電視文藝還是電視娛樂?
四 、20世紀最重要的玩具
第十一篇 沙發(fā)上的土豆(下)
一 、文藝演出的播放
二 、電視娛樂格局的初步形成
三 、20年的“娛樂立臺”
四 、臺灣電視的娛樂軌跡
第十二篇 娛樂新世紀
一 、關于網絡游戲原罪的申辯
二 、網絡社交平臺上的“聊天”樂趣
三 、全球化的娛樂產品
參考文獻
后記:娛樂或許是一種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