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俗字,是區(qū)別于正字而言的一種通俗字體,與正字相輔相成。傳統(tǒng)文字學作為經學的附庸,重正字,輕俗字,導致俗字研究資料匱乏,給俗字研究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然而隨著大批敦煌寫卷文書的漸次公布,這種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觀。敦煌寫卷和出土碑銘中的俗訛別字數量甚夥,為俗文字的研究提供了許多可資借鑒的資料。本書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以《漢語大字典》、《中華字?!窞榫V,對歷代字典辭書中的疑難俗字進行了系統(tǒng)全面的考辨,包括字形楷定、注音、考釋等方面,計3000余條。鑒于《中華字海》收載的疑難俗字較多,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多,故本書的部首設置和字形的排列順序均以《中華字?!窞闇剩稘h語大字典》字頭歸部及排列次序與《中華字?!凡灰恢抡?,據后書作適當調整。每條下先引《漢語大字典》和《中華字?!返脑?,并注明頁碼。如果同一條目《中華字?!返挠栣屌c《漢語大字典》基本相同,則不再引錄《中華字?!返脑?,而以參見“《字?!稾X頁”的形式提請讀者參看,以省篇幅。凡是《漢語大字典》有問題而《中華字?!芬呀浖m正的條目,本書一般不再收入;反之,如果《漢語大字典》不誤或曾提出正確見解而《中華字?!啡匝赜弥囌f者,本書則擇要載入,酌加考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