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 客觀邏輯(卷)
版序言3
第二版序言9
導 論21
邏輯的普遍概念21
邏輯的普遍劃分37
卷 存在論
科學必須以什么作為開端?45
存在的普遍劃分57
篇 規(guī)定性(質)
章 存在61
A.存在61
B.無61
C.轉變62
a.存在和無的統(tǒng)一體62
注釋一:存在和無在表象中的對立62
注釋二:“統(tǒng)一體”這一術語的缺陷,存在和無的同一性69
注釋三:這些抽象東西的孤立化73
注釋四:開端之不可思議83
b.轉變的環(huán)節(jié)84
c.轉變的揚棄85
注釋:關于“揚棄”這一術語86
第二章 定在89
A.定在本身89
a.一般意義上的定在90
b.質91
注釋:實在性和否定92
c.某東西95
B.有限性97
a.某東西和一個他者98
b.規(guī)定,狀況和界限103
c.有限性109
α)有限性的直接性110
β)限制和應當112
注釋:關于“應當”114
γ)有限者過渡到無限者117
C.無限性117
a.一般意義上的無限者118
b.有限者和無限者的交互規(guī)定119
c.肯定的無限性123
過渡131
注釋一:無限進展131
注釋二:唯心主義136
第三章 自為存在139
A.嚴格意義上的自為存在140
a.定在和自為存在141
b.為某一存在141
注釋:“為某一個什么東西?”這一說法142
c.單一體146
B.單一體和“多”147
a.在自身那里的單一體147
b.單一體和虛空148
注釋:原子論149
c.諸多單一體150
排斥150
注釋:萊布尼茨的單子152
C.排斥和吸引153
a.單一體的排外153
注釋:關于“單一體和‘多’的統(tǒng)一體”這一命題155
b.某個作為吸引者的單一體156
c.排斥和吸引的關聯157
注釋:康德用引力和斥力對物質進行建構162
第二篇 大小(量)
注釋171
章 量173
A.純粹的量173
注釋一:純粹的量的表象174
注釋二:康德論時間、空間、物質的可分性和不可分性的二律背反177
B.延續(xù)的大小和區(qū)間的大小186
注釋:對于這些大小的通常分割187
C.量的限定188
第二章 定量191
A.數191
注釋一:算術的計算方式;康德關于直觀的先天綜合命題194
注釋二:數的規(guī)定應用于哲學概念的表達式201
B.外延的和內涵的定量206
a.二者的區(qū)別206
b.外延的大小和內涵的大小的同一性209
注釋一:這種同一性的例子211
注釋二:康德把度數規(guī)定應用于靈魂的存在213
c.定量的變化214
C.量的無限性215
a.量的無限性的概念215
b.量的無限進展216
注釋一:關于“無限進展”的高端意見218
注釋二:康德論世界在時間和空間中的有界和無界的二律背反224
c.定量的無限性228
注釋一:數學的無限者的概念規(guī)定性231
注釋二:從微分計算的應用推導出微分計算的目的263
注釋三:還有一些與質的大小規(guī)定性有關的形式289
第三章 量的比例關系301
A.正比例關系302
B.反比例關系304
C.冪方比例關系308
注釋311
第三篇 尺度
章 特殊的量321
A.特殊的定量321
B.特殊化的尺度324
a.規(guī)則325
b.特殊化的尺度325
注釋326
c.作為質的兩方面的比例關系327
注釋330
C.尺度里的自為存在332
第二章 實在的尺度337
A.獨立尺度之間的比例關系338
a.兩個尺度的聯系339
b.尺度作為諸尺度比例關系的序列341
c.選擇的親和性344
注釋:貝托萊論化學的選擇的親和性,貝采里烏斯的相關理論345
B.尺度比例關系的節(jié)點線355
注釋:這些節(jié)點線的例子;論“自然界里面沒有飛躍”357
C.無尺度的東西360
第三章 本質的形成轉變363
A.的無差別363
B.無差別作為它的諸因素的反比例關系364
注釋:論向心力和離心力367
C.過渡到本質371
人名索引374
主要譯名對照及索引377
譯后記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