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關于探討與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問題的理論著作,旨在通過大量的理論分析與實踐考察,詳細梳理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的發(fā)展過程與演變狀況,深入論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的理論與方法,系統(tǒng)構建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體系,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的編制、研究與利用建立研究基礎。本研究作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項目,作者主要從本質論、方法論、價值論三個維度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的理論與方法進行研究,它們是建構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理論與方法體系的重要基礎,同時也反映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中最為本質的核心內涵。在書中,作者重點強調了三個方面的統(tǒng)一關系,其一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統(tǒng)一關系。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是一種運用“圖譜”的形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整理、歸納、研究的科學研究方法,它一方面立足于傳統(tǒng),另一方面又著重于現(xiàn)代,并從傳統(tǒng)理念、方法與現(xiàn)代理念、方法相結合的基礎上提出了對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理論與方法體系建構的整體性思考。其二是中國與世界的統(tǒng)一關系。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首先是一個世界性的概念。自20世紀末21世紀初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這一文化理念以來,全世界已有一百多個國家加入了世界非遺保護的公約之中,這為中國非遺保護事業(yè)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工作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但是另一方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理論與方法體系的建構又必須是在符合中國本土國情,體現(xiàn)中國本土特色的基礎上完成的,在對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理論與方法體系的建構中,作者特別強調中國自身的立場,并從其理論基礎、研究對象,到研究方法、材料運用等方面充分體現(xiàn)鮮明的中國特色。其三是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關系。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非遺保護方面的大量實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的編制創(chuàng)立了很好的基礎。但是,要想建立一個較為完善、科學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體系,僅僅依靠現(xiàn)有的工作實踐是不夠的,它還需要在對大量的現(xiàn)有實踐經驗進行總結與歸納的基礎上,抽象出一套可以用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實踐進行指導的系統(tǒng)、宏觀的理論思想與研究方法體系,包括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的本質內涵、形態(tài)特征、分類標準、研究方法、功能價值等。而在書中作者正嘗試建立這樣一套較為完整的,具有現(xiàn)代學科研究與方法論意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理論與方法體系,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的編制工作真正上升到一種理性的高度,具有更強的學術性、系統(tǒng)性與規(guī)范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