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節(jié) 問題的提出
一 信息化浪潮與信息文明興起
二 歷史的鏡鑒需要我們高位認識信息文明
三 中國信息化發(fā)展的獨特歷史方位和時代境遇
四 唯物史觀視閾下信息文明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思路
一 總體思路
二 各章思路
章 理論形態(tài):信息文明的基本含義
節(jié) 信息文明關聯(lián)概念及其內涵的厘定
一 信息的本質
二 信息的基本特性
三 信息資源與信息活動
四 文明的內涵
五 信息文明的內涵
第二節(jié) 信息文明的基本結構
一 信息科學與技術是信息文明的基礎
二 信息化生產方式是信息文明的核心
三 信息社會治理體系是信息文明的外在體現(xiàn)
第三節(jié) 信息文明的基本社會功能
一 對傳統(tǒng)工業(yè)文明的揚棄
二 社會全面發(fā)展的“倍增器”
三 人的存在再實現(xiàn)
小結
第二章 實踐形態(tài):信息文明的要素衍化
節(jié) 社會生產力內涵的嬗變
一 工業(yè)時代馬克思主義“生產力”內涵
二 信息時代馬克思主義“生產力”內涵
三 “協(xié)同共享”生產力時代來臨
第二節(jié) 全球邁向信息社會
一 信息社會是一種技術社會形態(tài)
二 信息社會的基本矛盾
三 信息社會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觀
四 全球范圍的信息社會化運動
第三節(jié) 人民群眾歷史主體地位新內涵
一 人民群眾普遍的信息化
二 人類歷史上的蔚為壯觀的大遷徙
三 信息時代群眾史觀的新內涵
小結
……
第三章 邏輯形態(tài):信息文明的生發(fā)機理
第四章 制度形態(tài):信息文明的社會趨向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