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研究對象是地處江淮官話與典型贛語緩沖地帶的彭澤方言。彭澤縣,古稱彭蠡,隸屬于江西省九江市,位于江西省最北部,贛皖兩省交界處,長江下游南岸,九江市東北角,北瀕長江,素有“七省扼塞”“贛北大門”之稱。本書在在田野調研的一手材料基礎上,全面、詳盡地披露彭澤方言的面貌。在此基礎上,進行彭澤方言內部的比較及與典型贛方言、江淮官話的比對,總結其共性與差異。本書還將語言地理和自然地理結合,將方言特征與行政信息、居民遷徙信息結合,立體多維地透視該地帶方言的全貌。最終,提煉出方言緩沖地帶方言的共性特征,并進一步試探贛方言、江淮官話兩大方言的歷史形成乃至整個漢語方言的演變歷史及現狀分區(qū)等重大理論問題。本書除了方言的研究,還將方言與文化的研究緊緊結合,并對方言附著的當地特色瀕危文化現象進行了及時的記錄和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