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發(fā)展擴大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也提高了我們對世界的掌控力;影響了社會與文化的發(fā)展,反過來也受到社會與文化的影響。在《現代科學史》一書中,彼得·J.鮑勒和伊萬·R.莫魯斯既探索了科學史本身,又探討了其對現代思維的影響。 本書按時間順序記載了科學思維演變中的所有重要進展。開篇介紹了過去三十年間科學史的發(fā)展以及對科學史的積極研究所引發(fā)的爭議,隨后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討論了現代科學史上發(fā)生的重要事件,包括17世紀顛覆性的科學革命以及科學家在物理學、化學、地質學和生物學等領域取得的個人成就。第二部分分析了科學所處的社會關系中的關鍵主題,即迫使社會重新思考宗教、道德或哲學價值的各項科學發(fā)現。 兩位作者經驗豐富,通過本書鼓勵讀者不要只將科學史看作一系列的人名和辯論,而應將其看作科學和現代社會之間的關系網絡,這個網絡具有內在關聯(lián)性,并且非常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