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無創(chuàng)式腦調制 1
1.1.1 電磁刺激 2
1.1.2 技術優(yōu)勢 4
1.1.3 記錄與評估 4
1.1.4 研究進展 5
1.1.5 應用局限 7
1.1.6 作用規(guī)律 8
1.2 電場的神經調節(jié)效應 9
1.2.1 電生理實驗 10
1.2.2 計算模型仿真 13
1.3 章節(jié)結構 17
第2章 神經電生理 19
2.1 神經元 19
2.2 動作電位 20
2.3 Hodgkin興奮性 22
2.4 放電閾值 23
2.5 神經元模型 25
2.5.1 Cable模型 25
2.5.2 多間室模型 26
2.5.3 兩間室模型 27
2.5.4 單間室模型 31
2.6 神經動力系統 33
2.6.1 相平面 34
2.6.2 分岔 35
2.6.3 研究現狀 37
2.7 放電起始生物物理機制 38
第3章 電磁場作用下單間室神經元響應 39
3.1 電場作用下單室神經元模型 39
3.2 直流電場作用下三類神經元動力學行為 41
3.2.1 放電特性 42
3.2.2 放電起始動態(tài)機制 43
3.3 正弦電場下三類神經元動力學行為 47
3.3.1 平均放電速率 48
3.3.2 放電鎖相比 50
3.3.3 動態(tài)機制 52
3.4 正弦弱磁場對神經電活動的調制 54
3.4.1 tonic放電 55
3.4.2 簇放電 60
3.4.3 討論 62
3.5 本章小結 64
第4章 電場作用下兩間室神經元響應 66
4.1 電場作用下兩間室神經元模型 66
4.2 閾上電場作用下神經元放電活動 69
4.2.1 形態(tài)參數對放電活動的影響 71
4.2.2 內連電導對放電活動的影響 80
4.2.3 生物物理機制 85
4.3 閾下電場對神經電活動的調制 87
4.4 本章小結 90
第5章 電場作用下兩間室神經元的適應性 96
5.1 電場作用下兩間室適應性模型 96
5.2 電場作用下神經元的放電頻率適應性 98
5.2.1 放電特性 98
5.2.2 相平面分析 100
5.2.3 平衡點特性和分岔分析 104
5.2.4 生物物理機制 109
5.3 形態(tài)特性對放電頻率適應性的影響 111
5.3.1 放電特性 111
5.3.2 相平面分析 114
5.3.3 分岔分析 116
5.3.4 Iahp適應性的 MMO 119
5.4 內連電導對放電頻率適應性的影響 123
5.5 電場調制放電頻率適應性的生物物理機制 126
5.6 本章小結 128
第6章 Hodgkin三類神經元的放電閾值特性 132
6.1 神經元模型及放電閾值的計算 132
6.1.1 神經元模型 132
6.1.2 放電閾值的計算 134
6.2 I類和Ⅱ類神經元的放電閾值特性 135
6.2.1 放電閾值動態(tài) 135
6.2.2 動力學機制 136
6.2.3 生物物理機制 140
6.2.4 其他參數對閾值動態(tài)的影響 142
6.3 Ⅲ類神經元的放電閾值特性 148
6.4 本章小結 150
第7章 兩間室神經元的放電閾值特性 153
7.1 兩間室神經元模型 153
7.2 離子通道特性對放電閾值的影響 154
7.2.1 放電閾值動態(tài) 155
7.2.2 生物物理機制 156
7.3 形態(tài)參數對放電閾值的影響 159
7.3.1 放電閾值動態(tài) 159
7.3.2 生物物理機制 161
7.4 內連電導對放電閾值的影響 165
7.5 本章小結 167
參考文獻 170
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