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注射單元:螺桿 1
1.1 熔料的制備 1
1.2 熔料的流動 2
1.3 熔料的加壓 2
1.4 螺桿的區(qū)段劃分 3
1.4.1 進料段 3
1.4.2 壓縮段 3
1.4.3 計量段 4
1.5 長徑比 4
1.6 壓縮比 4
1.7 螺桿結構 5
1.8 注射壓力 6
1.9 填充時間上限 6
1.10 補縮壓力和時間 7
1.11 保壓壓力和時間 7
1.12 止逆閥的功能 7
1.13 不同形式的止逆閥 9
1.14 松退(泄壓、回抽) 9
1.15 螺桿旋轉延時 10
1.16 往復式螺桿混煉頭 10
1.17 阻隔式螺桿 11
2 注射單元:料筒 12
2.1 料筒 12
2.2 熱電偶 12
2.3 加熱圈 16
2.4 加熱圈間隙 17
2.5 加熱圈功率 18
2.6 料筒磨損 18
2.7 進料口 19
2.8 料筒排氣 20
2.9 料斗 20
2.10 干燥料斗布局 21
2.11 過濾和清料裝置 22
3 鎖模單元 24
3.1 液壓直壓鎖模 24
3.2 曲臂鎖模 25
3.3 低強度區(qū)域 25
3.4 無拉桿式注塑機 25
3.5 單點校準 26
3.6 模板彎曲 27
3.7 模具覆蓋區(qū)域 28
3.8 注塑機模板的清潔 28
3.9 螺栓孔的維護保養(yǎng) 29
3.10 正確的螺栓位置 29
3.11 模具重量的計算 31
3.12 模具厚度 32
3.13 注塑機鎖模力的計算 32
4 頂出機構和人機界面 34
4.1 頂出形式 34
4.2 頂桿間距 34
4.3 控制系統(tǒng) 36
4.3.1 開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 36
4.3.2 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 37
4.4 鍵盤 37
5 注塑機性能測試 38
5.1 料筒后部區(qū)段的溫度優(yōu)化 38
5.2 載荷敏感度 39
5.3 壓力響應 41
5.4 動態(tài)止逆閥測試(填充階段) 42
5.5 靜態(tài)止逆閥測試(補縮和保壓階段) 44
5.6 注射速度線性測試 45
6 工藝開發(fā)測試 47
6.1 鎖模力和投影面積的計算 47
6.2 黏度曲線及填充時間分析 50
6.3 建立黏度曲線 50
6.4 壓力曲線 53
6.5 熔體流動速率 54
6.6 剪切速率 54
6.7 澆口凍結、澆口封閉和澆口穩(wěn)定 58
6.8 流道重量分析 61
6.9 澆口封閉時間的確定 61
6.10 多型腔平衡性分析 61
6.11 冷卻優(yōu)化分析 63
6.12 壓力損失分析 65
7 塑料溫度 67
7.1 常用原材料的分子結構 67
7.2 聚合物形態(tài)學 67
7.2.1 無定形塑料的形態(tài)特征 68
7.2.2 半結晶塑料的形態(tài)特征 68
7.3 玻璃化轉變溫度 69
7.4 熔點 69
7.5 塑料的收縮 70
7.5.1 各向同性收縮 70
7.5.2 各向異性收縮 70
7.6 熔態(tài)密度和固態(tài)密度 71
7.7 冷流道和熱流道的優(yōu)缺點 72
7.7.1 冷流道系統(tǒng) 72
7.7.2 熱流道系統(tǒng) 73
7.8 流道中的剪切 73
8 熔料流動 75
8.1 噴泉流動 75
8.2 熔料流動 75
8.3 如何計算流速 76
8.4 注射體積計算 77
8.5 型腔封閉 77
8.6 通過模具的熔料流速 79
8.7 熔料取向 79
8.8 切換位置的控制 79
8.9 黏度變化 80
8.10 增強比 80
8.11 壓力受限工藝 82
8.12 初始安全注射量 83
8.13 流道尺寸計算 84
9 注射壓力(補縮與保壓) 86
9.1 注射壓力 86
9.2 動態(tài)壓力和靜態(tài)壓力 86
9.3 填充末端的壓降 86
9.4 產品收縮和型腔壓力的關系 87
9.5 分型面無飛邊的型腔壓力 87
10 冷卻 90
10.1 塑料的冷卻 90
10.2 紊流和層流 90
10.3 雷諾指數(shù) 91
10.4 冷卻水路的溫差 93
10.5 冷卻水路的截面積 94
10.6 串聯(lián)與并聯(lián)水路 94
10.7 冷卻速率 96
10.8 低效冷卻 97
10.9 冷卻時間 97
10.10 冷卻水路的深度、直徑和間距 97
10.11 隔水片和噴水管 98
10.12 溫控器和模溫機的工作原理 99
11 注塑工藝標定 101
12 工藝缺陷排除 104
12.1 黑點 104
12.2 澆口暈斑 106
12.3 脆性斷裂 107
12.4 燒焦 108
12.5 澆口燒傷 110
12.6 霧化 111
12.7 色紋 112
12.8 頂針印 113
12.9 原料降解 114
12.10 模具設計缺陷 114
12.11 魚鉤紋 115
12.12 飛邊 116
12.13 流痕 118
12.14 熱流道噴嘴流涎 119
12.15 噴射紋 120
12.16 澆口殘留過高 122
12.17 噴嘴流涎 123
12.18 制件粘模 123
12.19 拉傷 124
12.20 短射 125
12.21 縮痕 126
12.22 料花 127
12.23 主流道粘模 129
12.24 外觀缺陷 130
12.25 空洞 131
12.26 翹曲 132
12.27 熔接線 134
13 設定表中的重要內容 136
14 常用的單位換算及公式 138
14.1 單位換算 138
14.2 注塑成型常用公式 139
15 注塑機設定 142
16 影響公司業(yè)績的因素 146
17 術語與釋義 147
18 參考文獻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