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第五版《精神障礙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h Edition,DSM—5),譫妄的核心臨床表現(xiàn)為短時間內發(fā)生的意識水平改變或注意力異常。 POD則為患者經歷麻醉手術后出現(xiàn)的譫妄, POD具有明顯的時間特點,多發(fā)生于術后 24~72小時,然而,根據(jù)上述新共識文章建議,蘇醒期至術后 7天或出院前所發(fā)生的譫妄均屬于 POD。究其歷史,早在 1887年,Savage等報道麻醉手術可致短暫的精神錯亂( insanity)。至今,已有大量 POD相關研究,但其具體發(fā)病機制仍不明確。然而,作為一種急性的、嚴重的術后認知功能紊亂,在臨床實踐中, POD已具有較明確的評估診斷方法( CAM量表)與防治措施。作為“ In Clinical Practice”系列叢書之一,本書第五章與第六章分別從普通外科病房與 ICU兩方面,并從病理、病因、診斷、治療、團隊及人文等角度對 POD進行了極其詳盡的 闡述。其中相關內容可能具有較強的地域(英國)文化特色,讀者可結合國內 POD新相關指南或共識進行閱讀。相比 POD,POCD的概念較晚提出, 1955年,Bedford等發(fā)現(xiàn)老年患者術后可表現(xiàn)為長期的輕度癡呆( dementia);1993年,丹麥學者Moller等提出“術后認知功能障礙”; 1998年,Moller牽頭的一項著名多國聯(lián)合臨床研究( International Study of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1,ISPOCD 1)發(fā)表,該研究具有里程碑式意義,其規(guī)范了 POCD臨床研究的評估時間點、評估診斷方法等。在隨后的 20年里, POCD相關研究大量涌現(xiàn),然而,與其火熱的研究相比,在臨床工作中,POCD并未被大多醫(yī)務工作者所關注,也一直未被 DSM—5收錄。然而, POCD并非一過性輕微認知功能損害,研究已證實其不僅顯著降低患者術后日常生活能力,且增加遠期死亡率。此外, POCD在手術患者的認知軌跡中可能存在“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體現(xiàn)在 POD可增加 POCD的發(fā)生率,而 POCD患者則有一定概率進展為阿爾茨海默?。╝lzheimer’s disease,AD)。POCD的臨床困境主要在于其評估與診斷方法,這也是癡呆相關研究領域一直存在的問題,由于語言、文化等因素影響,各種經典神經心理測量工具難以在不同國家地區(qū)間進行完全等價的翻譯轉換,加之評估時間、診斷方法等問題的不統(tǒng)一,進一步阻礙了POCD的“臨床化”進程。本書第四章特別對認知功能的評估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對于本書所面向的外科系統(tǒng)醫(yī)務工作者可能具有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