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苑拾珍”系列,書法精品補遺。在目前社內外已出的名碑名帖之外,遴選民國時期曾出版,1949年后再無出版的具有影響力的書法作品和范本,這些作品原跡或原石大多不存。此次出版旨為讀者提供臨摹觀賞佳本?!稄堈諘卧~》為其一種。張照(1691—1745),初名默,字得天、長卿,號涇南、天瓶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書法家和戲曲作家。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進士。歷任武英殿修書處行走、內閣學士、經筵講官、刑部尚書等職。資學明敏,工詩善文,精音樂、繪畫、書法。書法初學董其昌,中年出入顏、米,為“館閣體”書法代表者。由于清末對呆板的“館閣體”之抨擊,被誤傷的張照聲名開始下降,至今已少知。其實,他留存的作品很多,但由于偏見而少被出版。近代古文字學家羅振玉曾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自印自藏作品合集《松貞堂藏歷代名人法書》,其中刊有《清張文敏公書宋人詞》,顏米兼?zhèn)?,持重靈動,是典型的張照范兒的成熟體行書,足資后學。原墨跡為長卷,具體形制不詳,已不知所蹤。此次據此重印,略作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