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從1933-1945年,僅存在了12年,縱覽德國歷史及整個世界現代史,納粹時期在其中只占了短暫的一瞬,但正是在這短暫的時間內,納粹發(fā)動了世界大戰(zhàn)、進行了種族大屠殺等反人類罪行,改變了歐洲乃至世界歷史的進程,因此有關納粹興起的根源,其本質特征,演進的過程,一直是學界和社會研究和反思的大問題。盡管人們已經掌握了關于這段歷史的一般性知識,但很少有人理解納粹為何能夠成功、又為何會走向失敗。為什么納粹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攫取國家權力并在一個文化高度發(fā)達的社會實施殘暴政策?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這樣一個曾經在俾斯麥領導下的國家,會實施希特勒的不計后果的外交政策?到底什么緣由,導致廣受世界尊敬的馮·洪堡的人文教育理想,如此輕易地被反智主義和仇恨宣傳所取代?為什么納粹吸引了那么多人?為什么德國人未能阻止納粹的種族滅絕政策?納粹崛起是不可避免的嗎?是德國歷史遵循其自身發(fā)展方向的必然結果嗎?是德國獨特民族性格的彰顯,還是一系列特殊的歷史及社會環(huán)境因素的結合導致的?作者帶著這些問題寫作本書,綜合了令人激動人心的敘事和犀利的分析,提供了對第三帝國興亡的敘述。在第四版中,作者納入了新的相關研究成果和對戰(zhàn)爭記憶、猶太受害者問題的新分析。切入了納粹德國內部社會生活的復雜性,也再次強調了種族意識形態(tài)在推動納粹的殘暴行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更深入剖析了納粹統(tǒng)治下人們的現實困境和道德選擇。無論是學生、普通讀者還是歷史學家,都會感到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