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究十年來北京市空氣質量變化內在因素,分析考察大氣污染源排放變化對于空氣質量的影響,《北京市大氣污染排放變化特征及控制措施效果評估(2006-2015年)》結合北京市大氣污染源的特點,對污染源分類進行優(yōu)化調整,綜合利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排放因子法,通過文獻調研和現(xiàn)場調查實測等方法,基于四級源分類、排放因子和活動水平選取以及不確定性分析方法構建了本地化排放清單編制體系,實測補充了燃氣電廠、燃氣鍋爐、火葬場(火化機和遺物祭品焚燒爐)、攪拌站等大氣污染源排放因子庫,建立和更新了北京市2006-2015年10大類污染源、9種主要大氣污染物(SO2、NOx、PM10、PM2.5、CO、VOCs、NH3、BC和OC)排放清單,考察了北京市大氣污染源時間變化和空間分布特征,量化了不同時期各污染源類別對排放總量的貢獻,探究和分析了北京市大氣污染排放變化及對空氣質量的影響。為評估長期和短期大氣污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北京市大氣污染排放變化特征及控制措施效果評估(2006-2015年)》分析研究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和2015年9·3閱兵期間短期大氣污染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測算了相應的大氣污染物減排量,量化分析了不同大氣污染控制措施對環(huán)境空氣質量改善的貢獻;掌握了北京市能源結構調整、工業(yè)結構優(yōu)化等措施帶來的大氣污染排放變化及規(guī)律;評估了長期和短期大氣污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分析總結了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的經驗和啟示,從而可為北京市乃至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的環(huán)境空氣質量持續(xù)改善提供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