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漢樂流行于廣東處粵東地區(qū),是廣東省主要的一種地方音樂,是gjj的非遺項目。廣東漢樂具有古雅優(yōu)美,樸實大方的特點,比較完整地保存了我國古代音樂的曲目及演奏形式。廣東漢樂傳統(tǒng)樂曲相當豐富,曾號稱六百首,但是有一部分已經失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當時的廣東省大埔縣文化局廣東漢樂研究組在上級黨委領導下,組織老藝人和知名樂手,對絲弦音樂、中軍班音樂兩大類樂曲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挖掘整理,以繼承發(fā)揚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遺產,并自行印制《廣東漢樂三百首》一書。時光荏苒,轉眼間四十年過去,此書一直受到廣大漢樂界和人民群眾鐘愛,由于當時印數不多,社會上早已一書難求,一些組織甚至個人也翻印或選編另印,但這些書錯漏甚多。為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為了緬懷那些已故的老藝人和樂手,為了還原《廣東漢樂三百首》原版的歷史面貌,廣東漢樂研究會籌資正式出版此書。本稿最大程度地保留1982年版本的面貌,在此基礎上由廣東漢樂研究會認真審校,原有錯誤之處已經更正。本稿令廣東漢樂在新時代更好地煥發(fā)其藝術功能,讓此gjj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代代傳承,永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