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科學史的新對話:理論和視角/柯安哲 薛鳳
第一章 知識公開:16世紀采礦與冶金著作中的理想及其語境/帕梅拉·O.朗
第二章 疾病的架構:病痛·社會·歷史/查爾斯.E.羅森伯格
第三章 政治設計:核反應堆與“二戰(zhàn)”后法國的國家政策/加布里埃爾·赫克特
第四章 中國帝制晚期的技術與文明/白馥蘭
第五章 注述文本:古典晚期與數學史/瑞夫.內茨
第六章 果蠅遺傳學研究中的道義經濟、物質文化和共同體/羅伯特.E.科勒
第七章 擁有“庫魯”:醫(yī)學科學與生物殖民主義交換/沃里克·安德森
第八章 1550一1700年間應對信息過剩的閱讀策略/安.布萊爾
第九章 論集體作者/彼得·伽里森
第十章 知識在流轉/詹姆斯·A.西科德
第十一章 讓社會性別進入女性醫(yī)療史/莫妮卡.H.格林
第十二章 利于小農的育種與墨西哥“綠色革命”的初始階段/喬納森·哈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