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美國電力市場建設與實踐 1
1.1 電力工業(yè)發(fā)展概況 1
1.1.1 電源結構 1
1.1.2 電網結構 1
1.1.3 電力供需 2
1.2 電力市場化改革總體歷程 2
1.3 電力行業(yè)結構現狀 4
1.4 電力市場模式與運行情況 5
1.4.1 總體概況 5
1.4.2 PJM 電力市場模式 6
1.4.3 ERCOT 電力市場模式 11
2 英國電力市場建設與實踐 14
2.1 電力工業(yè)發(fā)展概況 14
2.1.1 電源結構 14
2.1.2 電網結構 14
2.1.3 電力供需 15
2.2 電力市場化改革總體歷程 17
2.2.1 改革前的電力行業(yè)概況 17
2.2.2 改革階段:行業(yè)結構重組和私有化改造、 電力庫(POOL)模式建立 18
2.2.3 改革第二階段:新電力交易制度(NETA)建立 21
2.2.4 改革第三階段:BETTA 模式建立 22
2.2.5 以低碳為核心的新一輪電力市場化改革 22
2.3 電力行業(yè)結構現狀 23
2.3.1 發(fā)電環(huán)節(jié) 24
2.3.2 輸電環(huán)節(jié) 24
2.3.3 配電環(huán)節(jié) 24
2.3.4 售電環(huán)節(jié) 25
2.3.5 調度環(huán)節(jié) 25
2.3.6 交易機構 26
2.3.7 政府監(jiān)管機構 27
2.4 電力市場模式與運行情況 27
2.4.1 場外交易 28
2.4.2 交易所內交易 28
2.4.3 平衡機制 29
2.4.4 電能市場運行情況 30
2.4.5 針對低碳電源的差價合同和容量市場 31
3 歐盟電力市場建設與實踐 34
3.1 電力工業(yè)發(fā)展概況 34
3.1.1 電源結構 34
3.1.2 電網結構 35
3.1.3 電力供需 37
3.2 電力市場化改革總體歷程 38
3.3 電力行業(yè)結構現狀 41
3.3.1 歐洲輸電運營商聯(lián)盟(ENTSO-E) 41
3.3.2 歐盟能源監(jiān)管合作機構(ACER) 45
3.3.3 電力交易機構 47
3.4 電力市場模式與運行情況 52
3.4.1 阻塞管理與跨境傳輸容量分配方式 53
3.4.2 跨國雙邊物理合約交易 55
3.4.3 日前市場 55
3.4.4 日內市場 59
3.4.5 輔助服務及實時平衡市場 60
3.4.6 市場運行情況 61
4 丹麥電力市場建設與實踐 64
4.1 電力工業(yè)發(fā)展概況 64
4.1.1 電源結構 64
4.1.2 電網結構 65
4.1.3 電力供需 67
4.2 電力市場化改革總體歷程 67
4.3 電力行業(yè)結構現狀 68
4.4 電力市場模式與運行情況 68
5 德國電力市場建設與實踐 70
5.1 電力工業(yè)發(fā)展概況 70
5.1.1 電源結構 70
5.1.2 電網結構 73
5.1.3 電力供需 75
5.2 電力市場化改革總體歷程 78
5.3 電力行業(yè)結構現狀 78
5.4 電力市場模式與運行情況 79
6 西班牙電力市場建設與實踐 83
6.1 電力工業(yè)發(fā)展概況 83
6.1.1 電源結構 83
6.1.2 電網結構 85
6.1.3 電力供需 86
6.2 電力市場化改革總體歷程 88
6.3 電力行業(yè)結構現狀 89
6.4 電力市場模式與運行情況 90
6.4.1 伊比利亞市場基本情況 90
6.4.2 可中斷負荷拍賣市場 90
6.4.3 雙邊交易和現貨市場交易量 90
7 日本電力市場建設與實踐 92
7.1 電力工業(yè)發(fā)展概況 92
7.1.1 電源結構 92
7.1.2 電網結構 93
7.1.3 電力供需 93
7.2 電力市場化改革總體歷程 94
7.2.1 改革總體模式和歷程 94
7.2.2 改革背景及動因 95
7.3 電力行業(yè)結構現狀 98
7.4 電力市場模式與運行情況 100
8 澳大利亞電力市場建設與實踐 101
8.1 電力工業(yè)發(fā)展概況 101
8.1.1 電源結構 101
8.1.2 電網結構 101
8.2 電力市場化改革總體歷程 103
8.3 電力行業(yè)結構現狀 104
8.3.1 電力工業(yè)基本情況 104
8.3.2 電力監(jiān)管機構 105
8.4 電力市場模式與運行情況 107
8.4.1 發(fā)電市場 108
8.4.2 輸電市場 108
8.4.3 配電市場 109
8.4.4 售電市場 109
8.4.5 清潔能源市場111
9 對我國電力市場建設的啟示和借鑒 113
參考文獻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