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自然科學總論中國歷史編纂學史(全五冊)

中國歷史編纂學史(全五冊)

中國歷史編纂學史(全五冊)

定 價:¥598.00

作 者: 陳其泰,張峰,屈寧,劉永祥
出版社: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1366477 出版時間: 2018-12-01 包裝:
開本: 16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分《導論》《先秦兩漢時期》《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時期》《宋元明清時期》《近現(xiàn)代時期中外比較背景下的考察》五卷,是第一部中國歷史編纂學通史著作。縱向上,上起先秦時期,下迄20世紀末,系統(tǒng)論述中國歷史編纂學的發(fā)展道路和內在規(guī)律;橫向上,把握住各個時期史學名著的著述宗旨、成書過程、編纂技巧、史學價值及對后世的影響等。全書縱向考察和橫向聯(lián)系相結合,構成中國歷史編纂學系統(tǒng)的理論框架和周密的知識體系。史料豐富,論據堅實,論證深刻,彰顯了當代中國史學的民族特色,對于提升中國學術話語權和推進中國學術走向世界具有重要價值。本書又是傳統(tǒng)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將提供一部“中華文化何以長期連續(xù)”的讀本,從當前來看,正高度契合中共中央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精神,更凸顯出本書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

作者簡介

  主編、第一、二卷著者,陳其泰,男,廣東豐順人,1939年生。1963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歷史系?,F(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兼職教授,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學科組成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要研究方向: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國近現(xiàn)代史學。主要著作有:《陳其泰史學萃編》(九卷)、《中國史學史?近代卷》、《從文化視角研究史學》、《歷史學新視野——展現(xiàn)民族文化非凡創(chuàng)造力》。主編《20世紀中國歷史考證學研究》及《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理論成就》,分別獲北京市第九屆、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一等獎。發(fā)表論文、文章約三百篇。第三卷著者,張峰,男,1981年生,安徽淮北人,西北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訪問學者,兼任香港孔子學院中國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2012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研究所,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12年7月至今,供職于西北大學歷史學院。2015年入選西北大學“優(yōu)秀青年學術骨干支持計劃”,2018年入選陜西省高?!扒嗄杲艹鋈瞬胖С钟媱潯?,2019年榮獲陜西高校思政課(課程育人)教學骨干榮譽稱號。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在《中國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史學史研究》等專業(yè)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評論40余篇,有數十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全文轉載或論點摘編?,F(xiàn)主要從事史學理論與中國史學史研究。第四卷著者,屈寧,男,1981年生,山東臨淄人。歷史學博士,現(xiàn)為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省歷史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史學史,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山東省社科規(guī)劃青年項目各一項,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第五卷著者,劉永祥,男,山東壽光人,歷史學博士、博士后,現(xiàn)為中國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曾獲教育部“學術新人獎”,入選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學史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子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等多項課題,著有《民國時期史學三題》,并在《史學理論研究》《學術研究》等核心刊物發(fā)表論文20余篇,多篇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全文轉載。

圖書目錄

卷首識語/陳其泰 / 1

導 論
章 中國歷史編纂學史的研究對象、任務和基本內容 / 3
第二章 中國歷史編纂學史的分期 / 16
第三章 中國歷史編纂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 62
第四章 本書研究方法舉隅 / 142
編 中國傳統(tǒng)歷史編纂學的奠基——先秦時期
概 說 / 187
章 《尚書》:中國歷史編纂學的創(chuàng)始 / 199
第二章 孔子與《春秋》 / 206
第三章 《左傳》:初具規(guī)模的編年體史著 / 215
第四章 《國語》的史學價值 / 234
第五章 先秦史官設置與其他歷史編纂成就 / 271
第六章 出土文獻與歷史敘事 / 295
第二卷
第二編 中國傳統(tǒng)歷史編纂學的確立——兩漢時期
概 說 / 3
章 傳統(tǒng)歷史編纂學的楷模——《史記》的產生 / 11
第二章 多維歷史視野和《史記》的宏大氣魄 / 27
第三章 以人為中心:《史記》撰寫人物傳記的成就 / 91
第四章 貫穿《史記》全書的非凡史識 / 147
第五章 《史記》宏富內涵與審美要求的高度統(tǒng)一 / 169
第六章 《漢書》:繼《史記》而起的巨著 / 237
第七章 《漢書》對《史記》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發(fā)揚 / 254
第八章 《漢書》嚴密合理的體例 / 301
第九章 《漢書》十志的巨大成就 / 332
第十章 《漢書》博贍典雅的風格 / 352
第十一章 《漢紀》:編年體斷代史體制的創(chuàng)立 / 405
第十二章 兩漢史官設置及其他歷史編纂成就 / 422
作者附記/陳其泰 / 436
第三卷
第三編 中國傳統(tǒng)歷史編纂學的發(fā)展——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時期
概 說 / 3
章 史官制度的發(fā)展與設館修史的正式確立 / 20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史學名著的繼出 / 44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歷史編纂學發(fā)展的新趨向 / 144
第四章 唐初正史編纂的巨大成就(上) / 181
第五章 唐初正史編纂的巨大成就(下) / 229
第六章 劉知幾《史通》:歷史編纂的理論自覺 / 284
第七章 杜佑《通典》:典制體通史的創(chuàng)辟 / 331
第八章 唐代歷史編纂學的多樣成就 / 376
第九章 五代時期:歷史編纂優(yōu)良傳統(tǒng)經受的嚴峻考驗 / 404
作者附記/張 峰 / 438
第四卷
第四編 中國傳統(tǒng)歷史編纂學的興盛——宋元時期
概 說 / 3
章 兩宋史官制度 / 38
第二章 正史的規(guī)范化:新舊《五代史》與《新唐書》 / 64
第三章 《資治通鑒》:媲美《史記》的編年體通史巨著 / 109
第四章 典制史的進一步發(fā)展:《通志》與《文獻通考》 / 171
第五章 紀事本末體與綱目體的創(chuàng)立 / 209
第六章 私修當代史的突出成就 / 236
第七章 元修遼、金、宋三史 / 272
第五編 中國傳統(tǒng)歷史編纂學的總結與嬗變——明清時期
概 說 / 317
章 正史的謝幕:《元史》與《明史》 / 344
第二章 私修明史的濃厚風氣 / 421
第三章 清前期歷史編纂學的時代特點(上) / 485
第四章 清前期歷史編纂學的時代特點(下) / 552
第五章 明中葉至清初歷史編纂理論的新探索 / 622
第六章 《文史通義》:傳統(tǒng)史學后期的理論名著 / 656
作者附記/屈 寧 / 678
第五卷
第六編 中國歷史編纂學的新格局——近現(xiàn)代時期
概說:近現(xiàn)代歷史編纂學的基本特征 / 3
章 時代劇變推動下歷史編纂的新景象(上) / 31
第二章 時代劇變推動下歷史編纂的新景象(下) / 74
第三章 梁啟超與歷史編纂學的近代轉型 / 109
第四章 國家意志的弱化:設館修史的繼續(xù)及其衰落 / 142
第五章 史學近代化的重要載體:章節(jié)體的傳入與盛行 / 176
第六章 抗戰(zhàn)時期通史編纂的新高潮(上) / 210
第七章 抗戰(zhàn)時期通史編纂的新高潮(下) / 255
第八章 通俗史書與歷史教科書編纂的時代特色 / 296
第九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通史編纂的新趨向 / 340
中外比較背景下的考察
章 中國歷史編纂學在東亞的傳播與回響 / 393
第二章 中西古代歷史編纂傳統(tǒng)的共性與差別 / 423
作者附記/劉永祥 / 454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