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戲劇家,他還是一位同樣偉大的詩人。除了大量以對白表現人物與情節(jié)的詩體戲劇,他還寫了不少分行押韻的抒情詩,包括幾部長詩和一百五十四首迄今余味無窮、堪稱絕品的十四行詩。幾百年來,世人越來越認識到,莎士比亞不僅屬于文藝復興時期,也不僅屬于英國。事實上,任何時代和任何地區(qū)的讀者面對人類這份富饒而深湛的精神遺產,都可從中汲取于自己的成長、發(fā)育和修省大有裨益的養(yǎng)料。 朱生豪(1912-1944),原名朱文森,浙江省嘉興人。曾就讀于杭州之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和英文系。大學畢業(yè)后在上海世界書局任英文編輯,參加《英漢四用詞典》的編篡工作,并創(chuàng)作詩歌,在報刊上發(fā)表散文、小品文。一九三六年春著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三十二歲因勞累過度而患肺病早逝。朱生豪先生一生譯出莎劇三十一部,是中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較早和*多的一人。朱生豪付出了畢生的精力,成為播莎翁文明之火的普羅米修斯,成為譯莎事業(yè)的英雄和圣徒。